修行之道,玄妙深遠,非親身體悟不可盡知。蓋修行之要,在於靜心寡欲,參悟天地之理,以求超脫輪回,了悟大道。
打坐入靜,乃修行之基礎,三昧真火,則為修行之精髓。
打坐,亦稱靜坐、盤坐,乃修行者收斂心神,專心一處之修行方法。
初習打坐者,當先正其身,使其形正而心靜,端坐凝神,排除雜念,漸入靜定之境。
打坐雖有益於身心,然初學者若不得其法,易生種種障礙,如腿痛、腰酸等。因此,習靜坐者當持之以恒,漸修漸悟,不可躁進。
三昧真火,又稱丹田之火,乃修行者聚氣凝神,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之產物。此火非世間之火,實乃修行者修煉精氣神之所得。
三昧真火可祛病健身,亦可禦敵防身。習此道者,需先培其元氣,煉精化氣,使精氣神三者合一,方得三昧真火。
修行打坐與三昧真火之道,雖各有側重,然實則相輔相成。打坐入靜,可助修行者收攝心神,專注修煉,而三昧真火之煉成,又可增進打坐之功效。因此,修行者當兼顧打坐與三昧真火之修煉,方能臻於化境。
然修行之道,殊途同歸,不可偏執於一端。打坐雖可靜心,然過分執著於坐相,則易入於枯寂;三昧真火雖功效神奇,然若一味追求神通,則易生傲慢之心。因此,修行者當廣納百家,兼收並蓄,歸於中道,方能免於偏執之弊。
概言之,修行打坐與三昧真火之道,乃修行之基礎與精髓。修行者當專心修習,持之以恒,兼顧二者,歸於中道,方得修行之真髓。
世間之人,皆須正身。正身之道,在於守身架,使身姿端正。然則,亦有手臂思想之安排,無需意守專一,但求正身之姿,須臾不離。
然則,正身亦無須拘泥於肢體之緊僵。唯求守身之功,與時日俱增,而無意專一。正身之要求,在於時日,若能坐兩小時,即為滿足。三月之內,打坐三小時,亦為滿足。戒色二月,足可使精化氣,腹中溫暖,此為正常之象。然離雙腎如煎湯之境,尚有一段距離,當在此有所成之基礎上,更上層樓。
有心人,可於正身之時,兼行逆腹式呼吸。吸氣之時,收腹擴胸;呼氣之時,腹向外鼓。吸氣之時,意想氣從尾閭上升至百會;呼氣之時,意想氣從百會下降至下丹田。如是引導全身散亂之精氣聚集於丹田,為我所用。此意念之所導,乃全身散亂之精氣歸一,歸一之處,乃下丹田,非尾閭也。故當思,聚集於丹田。
白日正身,有心之人,夜可閉目黑室打坐。建議打坐閉目黑室,不見光。如此修持,速度頗快。正身有成之後,一星期或一月之內,即可修至黑室見光與金機飛電之境。
每日坐幾次,因人而異。無事之時,多坐,長正身之時日,養成良好之習慣。
百日之內,最好節欲,夢遺無妨,若精氣神不足,則失敗難免。
正身之過程,若已達到要求,則入靜之功,不過水磨工夫,日久天成之事。對於普通人而言,正身之難,遠甚於正心。
正身之同時,無需意念如何專一,若能度過正身之關,可謂真正的修行之人。兩關過其一,唯降伏其心之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