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造船(下)(1 / 3)

北京,中華宮。

鄭宇隨手翻了幾下報告,盯著對麵的國防部造艦廳負責人魏翰;“四十五倍徑十四寸主炮,研究了四年,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搞出來?我不需要解釋,隻要時間。”

“不會超過半年。”魏翰沉穩地說道,“此前我們自造的自由鍛造水壓機隻做到了一萬噸,現在利用和德國人的技術合作,一萬兩千噸新型水壓機最後的技術門檻已經突破了,目前正在調試工藝。利用新型水壓機,不但裝甲鋼的xing能還可以上一個台階,炮鋼的材質問題也可以突破,這樣最困難的炮管壽命問題就有望解決。”[]

“膛線燒蝕呢?”

鄭宇一開口,魏翰就微微一怔,沒想到這位皇帝居然問得如此專業。對火炮身管束說,最大的問題的確是內膛膛線的燒蝕,這會導致大炮氣密xing降低,影響射擊精度。

“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辦法………………”

“電鍍塗層怎麼樣?”鄭宇腦中靈光一閃,想起了當年混跡軍壇的一些技術貼,“用電鍍鉻,防止炮管膛線燒蝕,這個路徑有考慮過嗎?”

“已經開發了八年,還無法實用………………難度很大。”魏翰平靜地說道,“鍍鉻,我們是兩條線同時走;化學法和電鍍,但難度都很大。以電鍍為例,因為炮管過長,電鍍的陽極,電鍍層均勻xing,完整xing,目前都亢法保證。”

鄭宇暗歎一聲,也知道前一輩的老幾位,有穆鐵這樣的狂熱軍mi,陳磊這類工業男和許凡這樣的正宗海軍粉絲在,這些軍壇上講濫了的東西不太可能被放過。

“軍工那邊怎麼說?這個方向有問題嗎?”

“軍工方麵也認為方向是正確的,隻是一些工藝上的問題還有待解決。”魏翰說道,“電鍍技術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在七十年前發明的,目前他們在電鍍鉻上麵似乎發展得很快。我們最近倒也在考慮是不是和德國人加強技術合作。不過事關帝**事工業的機密,還不好下決心。”

“和德國人合作。”鄭宇略一思索便說道“不要怕被他們掌握到什麼。光靠保密是維持不了技術先進xing的。炮管燒蝕是全世界的難題,我們能想到鍍鉻,別人就想不到?既然國外也都在研究鍍鉻技術,在艦炮上應用也很正常。先從二o三毫米炮開始,一步步發展到十二寸,然後我們再應用到十四寸炮乃至更大口徑的火炮。”

魏翰微微一欠身;“是,陛下。”

“南京級嘛………………火炮按照你的說法,十四寸馬上出來,等到了南京級,更大口徑的主炮我想應該不用太擔心。還是優先考慮十六寸#吧………………不過你們選定的設計案,十三節的巡航速度下航程隻有八千海裏,這個少了………………以朕看,至少一萬三千海裏。”

魏翰嚇了一跳。就這一條,戰艦的設計就得大修要增加將近兩千噸的燃油攜帶。

“陛下,這航程………………是不是太多了些?”

“多?”

“根據海軍對南京級提出的要求,主要作戰區域預計在橫須賀以東二千五百公裏,也就是中途島一線,以及關島到澳大利亞海岸線也是差不多二千五百公裏。以經濟航速八千海裏,留出了三千海裏的作戰航程,再加上艦隊油船,應該足夠遂行任務了。”魏翰說道,“如果要增加航程,那就必須加大船體,增加排水量,整個設計要重新做。”

“那就重新做。”鄭宇搖了搖頭“四千海裏的半徑外加五千海裏作戰航程,這才像點樣子。南京級本身需要定位為戰略進攻xing武器,而非防禦型。這是整個帝國發展態勢決定的…也是整體戰略態勢決定的。”

魏翰心頭一震。

從前進基地橫須賀和關島,以四千海裏為半徑畫一個圈,那就包括了……………

“陛下,四千海裏的話,那就是把複威夷包含進來了……………”魏翰有些憂心忡忡地問道,“是不是再考慮一下,許帥……………”

“許帥那邊我會聯絡。”鄭宇沉默片刻,語氣卻是折釘截鐵,“你們不要瞻前顧後。美國人和我們的競爭,從日本投降的那一刻就已經無可避免。太平洋的和平,靠的不是畏首畏尾自廢武功,而是依靠進攻xing武力的威懾為後盾,采取理智務實的外交………………我們沒有足夠威脅美國人的武力,很多事情就不得不束手束腳。隻有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本土隨時都在我們的炮口之下,這些野心勃勃的揚基佬才會真正安靜下來傾聽你的聲音。”

“十六寸炮要馬上開始預研。”鄭宇又說道,“需要什麼規格的水壓機,氣錘,鑽chuáng,鏜chuáng,自緊固液壓設備,這些都要坍確下來,盡早配套開發。這是個係統工程,不是臨時抱佛腳,缺什麼補什麼那麼簡單。”

“是,陛下。

“另外再說說防護思路的問題。”鄭宇的話讓魏翰的心又懸了起來,“還是老格局重點防護,沒什麼心意。對了,我看bba617號的‘全部沒有,思路不錯,那是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