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特的筆下“英法兩國特使如同老鷹抓小雞一般圍著桌子圍堵拉姆斯多夫伯爵,逼迫其立即簽字……………皇後每天十次歇斯底裏。逼迫陛下必須遵從聖人的神諭,不要讓皇宴陷入血海”。
已經被一連串的打擊折磨得精神衰弱疲憊不堪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終不得不對現實低頭。
但這不僅僅是態度問題,也有著現實可行xing的問題。拉姆斯多夫直言不諱的向中國和調停各方表態“現在的問題不是舍不舍得,而是任何一個俄國政府如果就此達成條約就一定被人民推翻,那個時候簽了也是白簽,既然如此就幹脆不簽”“俄羅斯帝國方麵的態度是誠懇的,願意盡一切努力讓英法盟友滿意,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首先要生存”。
這倒的確是大實話。
即使躊躇滿誌如鄭宇,也不得不考慮這個現實的問題:就是一旦簽署了條約,沙皇政府卻被憤怒的民眾推翻,賠款化為泡影,而紅sè蘇維埃掌握了俄國,則勢鼻煽動俄國的民族情緒,中國也許暫時可以控製這些遙遠的領土,但時間久了,等俄國緩過這口氣,遙遠的國境線就變成了可怕的陷阱。
畢竟,這個時代的西伯利亞太過荒涼,而獲得了領土,要實現有效控製就必須要建設,要投資,還要大規模地移民。中國目前有沒有能力消化如此龐大的戰利品?
經過反複討論,中國方麵最終“勉為其難”的作出讓步:在領土上,雙方退回到中國前次要求的葉尼塞河一線,但在中國的強烈堅持下,葉尼塞河沿克季河向西,接鄂畢河向南一直到托木河向西接額爾齊斯河和草原總督區邊境,包括新西伯利亞和巴爾瑙爾在內都要作為中國的領土,因為“新西伯利亞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標誌”“中華帝國已經將其命名為安西城”。
作為回報,中國方麵允許把鄂木斯克,以及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及其附近完整的西伯利亞鐵路路段及其以南一百公裏劃出草原總督區,依然歸屬俄國,但與此同時,鄂畢河接草原總督區以東,到新國境線,需要作為“中國擁有特別利益的新經濟特區”“中華帝國,以及英法德美奧之居民可以自由往來,居住,經商,並接受其本國的領事裁判權”。
最終,在複雜的博弈和反複的爭吵之後,沙皇“終於作出了一個無比艱難,卻讓所有人在悲傷之餘如釋重負的決定”。
五月二十日,在英美代表的各自監督下,以電報方式達成一致意見的雙方代表,分別於北京和基輔簽署了和平協定,並將由外交特使在英美代表陪同下完成兩國換文。
這一《北京一基輔》條約規定:第一,中華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一致認可,兩國之前簽訂之一切條約全部作廢,並從五月二十五日淩晨零時起結束戰爭狀態:第二,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一致確認,從五月二十五日淩晨零時起,兩國之邊界在葉尼塞河,自入海口向南,再沿克季河向西接鄂畢河1
向南一直到托木河向西接額爾齊斯河和草原總督區邊境,該線以東,以及該線河流的全部水域均歸屬中華帝國。此外,原草原總督區,自恩巴河和裏海以東,西伯利亞鐵路線以南,凡原俄國草原總督區恩巴河接托博河以東,西伯利亞鐵路線南五十公裏以南,以及土耳其斯坦總督區所屬地區全部歸屬中華帝國。此外,北冰洋上的北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和佛蘭格爾島及其附屬海域,均由中華帝國處置:第三,俄多斯帝國婁定,自五月二十五日淩晨零時起,自鄂畢河向南經托博爾河向南接西伯利亞鐵路以東至新中俄國境線,作為“西伯利亞經濟特區”凡屬中,英,法,美,德,奧各國居民可自由往來,定居,經商,上述各國於該地享有領事裁判權:第四,中華帝國保證,在伊爾庫茨克以西(不包括新西伯利亞)
的西伯利亞部分,駐軍人數不得超過十萬人:在中亞方麵塔什幹一阿斯卡納一撤馬爾罕以西,中華帝國駐軍人數不得超過十萬人:此款有效期二十年,到期後雙方重新議定:第五,中華帝國保證在中亞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但保持對其政務督導的權力,在必要和自願的前提下統一管理這些國家的外交軍事等國務事宜:第六,中華帝國保證,並對此區域內俄羅斯帝國修建的鐵路,建築物,廠礦企業和農業灌溉設施按價購買,以俄羅斯帝國支付的“戰爭費”抵消。
第七,上述第二款提及之領土,其一切地上和地下屬俄羅斯帝國沙皇陛下所有之資產全部歸屬中華帝國政府:第八,中華帝國確認,在第二款所述之原屬俄羅斯帝國所有之領土上,保證原俄羅斯帝國國民,如願加入中華帝國,享有中華帝國國民之同等權利:如不願加入中華帝國,擁有離境的自由:第九,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將另行簽署雙方戰俘交換和通商之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