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下)(3 / 3)

o蘭簽署盟約必定會同時冒犯德國,奧國,沙皇政府和蘇俄,最後得不償失”。老jiān巨滑的班納曼首相在保守黨內閣和議員內部提出,“現在的問題不是需不需要遏製德國和俄國,而是如果我們與

o蘭簽署盟約,

o蘭會不會再次遭到三國瓜分,而我們又無法真的與這些強國同時開戰”,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大英帝國不但失去了威信,也同時與德奧俄結怨”,而更重要的是,“無論從哪個方麵,我們都要支持沙皇俄國政府,與聖彼得堡的叛逆政權結盟顯然不利於我們未來與沙皇俄國保持同盟,共同壓製德國”。

正在英法內部爭論不休,上層決策者猶豫不決的時候,德國已經開始了行動。

身在羅斯托夫的沙皇得到了德國領事的緊急求見,拿到了德皇的電報:“我已經命令陸軍進入

o蘭,幫助你消滅這裏的紅sè瘟疫”,“請不要懷疑我對你誠摯的友誼”。而德國駐英國大使和駐法國大使也提交了照會,宣布“德意誌已經無法等待,紅sè瘟疫的蔓延正在殺死歐洲文明”,“

o蘭的赤sè分子正在慘無人道地迫害德意誌人,犯下了駭人聽聞的罪行,在人類文明史上都堪稱驚世駭俗”,“任何阻止德意誌帝國行動的力量,都將被視為對整個德意誌民族的羞辱,而必將遭到雷霆的打擊”。

早已在德俄邊境枕戈待旦的二十四個德國精銳步兵師,四個騎兵師,分成兩個集團軍,分別由亞曆山大.海因裏希.魯道夫.馮.克魯格上將和亞曆山大.馮.弗雷坦格—羅林霍芬上將指揮,由總參謀長史裏芬擔任總指揮,從東普魯士和盧布斯卡省兩麵夾擊

o蘭。

幾乎與此同時,奧匈帝國政府宣布“鑒於鄰近地區的叛亂政府不但迫害德意誌人,某些叛軍還越境襲擊了位於

o西米亞的帝國村莊,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政府決定加以懲戒”,十六個師的奧匈帝***隊按照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的籌劃,從小

o蘭和喀爾巴阡山攻入了

o蘭王國。

o蘭王國政府緊急約見了英法領事,要求調停或者武裝幹涉,而英法方麵也立即對德意誌帝國和奧匈帝國提出了外交交涉。

兩國的反應都是“莫名驚詫”:英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尚未承認

o蘭王國,何談斡旋?

法國方麵立即提出,

o蘭王國屬於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要求德國停止侵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

德國方麵馬上反問,法國是否要為此啟動法俄軍事同盟,對德國宣戰?

法國當即表示“貴國並未對俄羅斯宣戰,根據條約,法蘭西共和國不會對德國宣戰”。

德國方麵冷笑幾聲,表示“德國是在懲戒一個叛亂政權,懲罰***德意誌人的暴民”,而德意誌從事的事業是“為了防止歐洲的赤化,保衛歐洲文明”,同時表示“會認真考慮貴國的建議”,隨後就沒了下文。

這個時候,英法等國內部的左翼被俄國蘇維埃的成功所ji勵,也開始聯絡工人罷工,遊行,要求政府“承認蘇維埃俄國,並給與國內的勞工階級更多權利”,蘇維埃在東歐的蔓延也讓整個西方社會的上層精英深感恐懼。

德國打出“護僑”,“防止赤化”的旗號出兵

o蘭,反而得到了西歐各國部分右翼分子尤其是資產階級及其代言人或明或暗的讚揚和支持。

o蘭方麵很快就嚐到了苦果。

盡管在南線,麵對戰力平平的奧匈軍隊,士氣高昂的

o蘭軍隊打了幾個勝仗,但隨著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隊逐次深入,

o蘭方麵的態勢終於無可避免地迅速惡化。盡管

o蘭人士氣高昂,在“為了自由

o蘭”的口號下頑強抵抗,但為數不多的前常備軍和眾多動員兵倉促組成的

o蘭軍隊,顯然不是德軍的對手。僅僅過了一個月,華沙已經淪陷,

o蘭軍隊主力被消滅,二十多萬人被俘,迫於形勢,

o蘭軍方宣布“單方麵停火”。德國政府和奧地利政府宣布,

o蘭議會王國叛亂分子“被成功鎮壓”,武力占領了原俄屬

o蘭。

在通知沙皇之前,德奧兩軍已經瓜分了占領區:德國方麵占領了華沙省,普沃茨克省,奧古斯圖夫省,而奧匈帝國則占領了盧布林省和拉多姆省。

隨即,德國著手在當地扶持一個親德的

o蘭政權,並開始大肆鼓吹“

o蘭-立陶宛再次合並”。

德國的突然介入,不但讓沙皇挨了一悶棍,也讓英法頓時陷入了恐慌。

毫無疑問,從在幕後鼓動土耳其和羅馬尼亞發出領土要求,到現在幹脆赤膊上陣,德國正與中國東西呼應,一步步地肢解俄國。最可怕的是,中德事實上的全麵同盟,至少從這一係列事件中已經看到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