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東亞新秩序(四)(2 / 3)

einds)”,由其在歐美廣泛開設“大和旅館”,提供全套“日式茶話服務”,蜚聲海外,成為日本一大創收來源,並且為中國方麵提供了大筆的預算外情報經費。

這些日本ji女中較為出類拔萃者,經過仔細甄別,很多人都由中國總情局安排進行了間諜培訓,並以這個掩護身份廣泛搜集歐美國家民間情報,成為後來亞盟情報體係的重要觸手。

當然,這是後話。

盡管抄沒家產,勞務輸出,稅收整頓,沒收財閥產業部分股權,乃至發行日票等手段讓業已破產的日本政府終於緩過一口氣,但麵對著對華戰爭賠款,天文數字的內債外債,日本政府依然不得不劍走偏鋒。

為了減輕財政負擔,日本新內閣發布了文告,甚至天皇本人也頒布詔書,宣布“為皇國安泰,減輕國家和民眾的困苦,對內國債一體按麵值的三成償付本金,免除利息,五年內償付完畢”。

就這一下,高達十億日元的內債就被日本政府削減到了三億日元,而很多購買了大筆內債的日本銀行立即陷入資不抵債的狀態。為了避免擠兌,防止日本金融秩序全麵崩潰,日本政府不得不向中國方麵求援,最後在中國方麵的建議之下成立“銀行再擔保局”,以日票償還儲戶存款的損失,但上限為個人兩千日票,企業兩萬日票。

很多日本銀行由於資金周轉困難,又麵臨擠兌的風險,被迫地板價甚至無償轉讓給了中國方麵的幾大銀行。

與此同時,日本又以其獨特的島國文化,掀起了一場“為國減輕負擔”的全國運動。肩負重任的日本政府公務員,退伍軍人,誌願宣講員走家串戶,向所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講解國家的困難,國民的苦難,新日本沒有資源承擔太多的養老責任,並建議這些沒有足夠勞動能力的老人“為了國家,為了大和民族,也為了您的後代家人,以坦然的態度尋求解脫”。

很快,日本就掀起了老人自殺的浪潮。這些被民族大義的大棒砸彎了腰,又被後代子孫福祉這樣的推心置腹說動了心的老人們,眼看著家人忍饑挨餓,不由得多了內疚,也失去了繼續苟活的心思。

死,在很多時候,也並不是很難做出的抉擇。

在日本式的人生哲學指導下,這些老人們紛紛寫下遺書,慷慨赴死,以減輕家人和社會的負擔。

這一運動,在日本引發了劇烈的反響和震蕩,很多失去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尤其是殘疾軍人,麵對這樣慘烈的局麵,也紛紛選擇了自殺。日本政府受到鼓舞,又發動輿論把矛頭指向了各種弱智,遺傳重病無法工作者一類的“社會負擔人群”,開始了半鼓動半強迫的清洗。

在大清洗之中,日本人口到底因此減少了多少,在後來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而日本政府則始終緘默。

明治天皇最近很忙。

正式投降後,這位日本至尊一直滯留在中國,由鄭宇“邀請”去了北京,並且派了專人陪同“賞玩中華風物”。

明治天皇在安排之下,檢閱了中國禁衛軍部隊,又和鄭宇一起檢閱了北方方麵軍的“獻俘”儀式,眼睜睜看著十幾萬的俄國俘虜被押解著經過長安街上的凱旋門,從**前沮喪地走過,看著廣場上中國民眾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看著旗幟的海洋,以及獻俘部隊嚴整的軍容,看著新編成的摩托化部隊,航空部隊和浮空部隊的英姿,又是多了幾分複雜的情緒。

隨後,明治天皇又被引領著參觀了北京周邊的各大工廠,尤其是炮兵工廠,炸藥廠,槍械工廠,機車廠,飛機組裝工廠,看著充滿了大工業暴力美學的大工廠區,看著流水線作業下高效率,大規模的生產,又看到了青年團,少年團的軍事化組織演練,公益勞動和民族主義教育,看著這些青少年如同軍隊一般令行禁止,又不失活力與熱情,明治天皇對於日本的失敗,已經再無任何遺憾和怨念。

他已經非常清楚,即使再來一百次,結局也不會有什麼改變。這種全方位的實力基礎差距,決定了中日的實力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日本,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不過,鄭宇在接見這位身份尷尬的天皇之時,卻提出了一些讓明治天皇有些摸不到頭腦的提議。

鄭宇提出,未來在東亞,為了加強各國的友誼與文化交流,應該定期組織各種競賽和互訪。比如,既然歐美人組織了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東亞也可以組織東亞運動會,至少中日朝琉是可以參加的。

此外,中日之間還可以舉辦圍棋擂台賽,每年一屆。再比如亞洲工業博覽會,亞洲文化博覽會……

這倒讓明治天皇多了些心思。

戰場上打輸了,在這些競賽上爭回些麵子,倒也可聊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