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道有報(下)(2 / 3)

在丹東方麵,上陸的華軍陸戰第六師已經和西邊推過來的華軍皇家禁衛軍摩托化縱隊,以及陸戰第一軍的部隊會合,並且已經在海軍的支援下打過了鴨綠江,向平壤推進。

在朝鮮方麵,自仁川上陸的海軍陸戰第五師,獨立第一旅,已經占領了漢城,同時以一支部隊一直向東南方向穿插,順利占領了水原和利川,切斷了漢城與南方的通道。

在總情局朝鮮分部的聯絡之下,天朝王師解民倒懸,光複朝鮮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飛遍朝鮮各地,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聞風而動,朝鮮人多年積蓄的怒火一朝噴發,頓時就是如火如荼。

各路警察,地方治安隊紛紛起事,打死或逮捕了為數很少的日本和俄國“監督”,把平日裏頤指氣使的日俄僑民關押了起來,紛紛打出壬辰之時“義軍”的旗幟。從北麵的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平安南道,一直到漢城以南的忠清南道和北道,慶尚北道,全羅北道,三千裏江山處處烽火。而日軍由於大量抽調到前線,後方的統治力已經相對薄弱,機動部隊基本抽調到了前線,主要依靠當地的警察,治安軍和僑民,結果這個時候朝鮮義軍蜂起,統治頓時出現土崩瓦解之勢。

朝鮮和遼東形勢的急劇惡化,也動搖了鴨綠江-圖們一線的日軍,在大荒溝一線已經被華軍壓向南方的滿洲軍第三軍第一,第三兩個師團率先敗退,留下少量部隊斷後,其餘部隊輕裝向南,試圖首先穩住西南麵的安州防線,保住平壤。長白方向的第二軍,第八和第九兩個師團也向南抽調兵力,準備退保安州。鴨綠江方向上,從丹東敗退下來的第十二師團一部由大山岩元帥親自指揮,拚死轉進安州。

平壤的日軍,已經通過在鄉軍人會把日本僑民動員了起來,把最後殘餘的五十以下的日本男子統統征集入伍,準備死守。

原來駐守漢城的日本“朝鮮顧問大臣”岡澤精,見勢不好,又知道海戰不利,海權喪失,留下大井成元死守,自己挾持著朝鮮王國宗室在華軍包圍圈合攏之前由鐵路向北逃跑,一路之上多次遭到遊擊隊襲擊鐵路,最後總算抵達了平壤,與朝鮮北部的日本重兵集團彙合,準備堅守待變。

華軍機動艦隊,由於控製了海權,已經分成若幹支隊。許波的快速編隊完成了支援丹東登陸的任務,馬不停蹄地轉向對馬海峽,封鎖日本本土和朝鮮的交通。中國的淺水重炮艦,自漢江逆流而上,炮轟沿途的日本軍事力量,支援對陸作戰,並掩護陸戰隊乘登陸船直接沿漢江想朝鮮腹地奔襲。中國海軍軍旗所到之處,朝鮮民眾歡聲雷動,紛紛起事,更駕著漁船舢板,送上各式米糧酒肉勞軍,言必稱“今日複見大明王師,雖死無憾”。

在北麵,中國的舊式海防艦堂而皇之地轟擊南浦,甚至沿大同江想平壤進擊,一路橫掃兩岸的軍事設施,殺傷人員。

華軍飛艇龐大的身軀出現在了朝鮮上空,中日朝俄四國語言寫成的勸降書,朝鮮解放宣言,在朝鮮各大城市從天而降,更讓朝鮮市民欣喜若狂,紛紛傳頌。更有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大批傳單,標語,鼓動朝鮮人起來反抗日俄殖民者,光複三千裏河山。

遼寧,瓦房店。

日本滿洲軍前線指揮部,一片愁雲慘霧。

“英教也自裁了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大將此刻仿佛憑空老了十歲,“斷後部隊已經徹底崩潰了……參謀長閣下,現在負責南線防衛的是哪個師團?”

“是六師團,另外後備步兵也抽調了六個大隊。”兒玉源太郎也沒了往日的氣定神閑,“現在壓力最大的是北線,中國人的兵力和火力太過凶猛,部隊已經非常疲憊,彈藥物資補給也不足,士氣不振,各部隊的主官也難以完全掌握住部隊,很多地方已經很混亂了。現在中國人正在收攏追擊部隊,進行火力偵察,等待後方重炮。等他們兵力火力重新調配完畢,一旦總攻,隻怕……”

眾人的心頭都是越發沉重。

“中國人在我們的當麵,至少已經調集了十八個師以上的重兵,兵力火力皆數倍於我軍,補給充沛,又是內線作戰,還掌握了海權……”兒玉源太郎繼續說道,“支那皇帝已經親臨前線指揮,我軍雖有天皇陛下坐鎮,健兒勇猛,可形勢便是如此。”

他轉向主位禦座之上的明治天皇,深深伏倒:“陛下,滿洲軍方麵,對目前的態勢,隻有一個守字。堅守待變,也許還有轉機。”

“待變?”德大寺侍從長皺著眉頭,語氣有些不善,“待什麼變?開戰的時候,陸海軍信誓旦旦地保證這是天佑。現在又要待變?等什麼?神風?還是陸軍有什麼安排,可以讓中國再死一個皇帝?”

這樣尖酸刻薄的話,在崇尚“腹藝”的日本公卿口中說出來,尤其是還是代表天皇,簡直是聞所未聞,眾人都是冷汗直冒,下意識地趴伏在地上,屁股高高撅起。多年來對天皇的神化,讓這些軍人,尤其是不知內情的軍人,已經把天皇當成了超自然的存在,麵對著可以認為是來自天皇的怒火,軍人們隻感覺到徹骨的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