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需要大批有經驗的護士,哪怕是醫科和護士學校的學生,盡快接受一些訓練,作為後備力量。一旦部隊進入戰場,靠現在這點人是忙不過來的,目前這個戰時編製,醫護上頭還是不夠!”
“第二,我很擔心戰壕腳!甲午的時候,塹壕戰的時間短,又是在腹地作戰,這還沒那麼嚴重。這次很可能是在雨季.....又是北方,塹壕腳可能極其嚴重。到底醫學界有沒有什麼辦法?”
“第三,十三號製劑,我需要更多!我們最近實驗了一下,確實很管用!這個東西不但能防止傷口感染,對戰壕病導致壞疽也有一定效果!”
鄭宇上了心。
要說護士編製,按理皇家禁衛軍編製並不差,團級單位雖然隻有六名軍醫十二名男護士,但師野戰醫院和衛生隊的軍醫達到了四十人,近二百名護士。不過,皇家禁衛軍的士兵作為帝國陸軍最精銳的力量,也是寶貴財富,優先配屬醫護力量倒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隻不過,要是引發國防軍厚此薄彼之念,倒是要好好斟酌一番。
皇家禁衛軍一般是作為戰略決戰部隊,尤其是作為最高預備隊的皇家禁衛軍第一師和第二師。在這種情況下,暫時不用考慮打成消耗戰,大範圍戰壕病的事情,事實上,這個問題,以鄭宇的記憶,貌似直到二戰的時候連美軍也沒解決,至於一戰,那根本就是全歐洲陸軍的第一噩夢,鄭宇自然也不奢望中國能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恐怕最多不過是想辦法排水,多多晾曬衣物鞋襪,多準備點物資,而已。
不過這個十三號製劑是什麼東西?好像在東北的時候還沒見到?
看到鄭宇有些迷惘的眼神,趙邴原似乎也意識到有些問題,輕聲說道:“這是剛剛配屬到總預備隊的殺菌藥劑,可以靜脈注射或者口服,我們試驗的效果很好,不過就是數量太少了。因為是機密,所以首先在京畿部隊配發。現在應該也要開始往北邊的部隊送了。”
鄭宇有點訝異,心想莫非連抗生素都搞出來了?那也太逆天了吧?
“十三號藥劑?具體是什麼東西?”
“以前帝國醫科大學的同事和我聊過一點外科手術防感染藥劑之類的研究,當時他們提到一個方向,就是氨基苯磺酰胺結構,據說效果不錯。我看這個十三號藥劑,到的確像是那個東西。”
鄭宇心中一動,磺胺,又見磺胺。磺胺的故事還是看無語的命運那部《小市民的奮鬥》得知的。這玩意貌似在前世的二十世紀初就有人合成出來,但沒有考慮用在醫學上。後來,這東西的醫學價值得到發現,不但拐了一個大彎,還純粹是湊巧。大概的經過是三十年代初德國人搞出一種紅色染料百浪多息,有的時候被用來傷口感染的殺菌,但在實驗室的試管裏,殺菌效果卻很差。後來一個德國化學家把這種染料用於治療自己女兒的敗血症,結果效果很好。後來有人提出,可能是染料中的某種成分,和人體中的什麼東西結合才有了殺菌作用,最後提取出了磺胺。結果繞了一圈之後,人們發現,原來早在三十年前已經有人合成出這種化合物了……
“是實驗室產品還是量產了?”鄭宇想了想問道。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拿到的量並不大。”趙邴原說道。
鄭宇暗忖,看來是要回去仔細了解了解了。這玩意在這個時代,如果用好了,那絕對是大殺器。不是說賺錢,而是能夠挽救千萬人的性命。
什麼是野戰醫院?在鄭宇印象裏,那就是軍醫用大斧子砍斷受傷的肢體,扔到小柴火垛一樣的屍體堆上,再抹點碘酒,包紮包紮,搞定。現在有了磺胺,至少敗血症,感染,壞疽這些傷兵的天敵,總算是有了些辦法吧?
下一個令他很感興趣的,卻是一個營長,準確的說,是皇家禁衛軍第一師第二團一營營長,中校紐永建。由於禁衛軍同等級別的編製,都要遠遠大於國防軍,軍官的軍銜也自然而然要高一級,再加上本身薪酬就高出一倍,這些人在先天上就有一種精銳的榮譽感和優越感,也讓皇家禁衛軍的軍官,不但有軍人的彪悍,更多了一點早期創業型貴族的氣質。不過眼前這位營長,卻是讓他感受到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