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佛法,道有道法,儒家亦如此。既然有法,就一定可以按照執行,修成正果。
究竟什麼是正果?
佛家成為菩薩佛陀,道家成為長生者,儒家成為聖人。
儒家講,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成聖的基本思路。參考儒家經典大學的言論。
佛家講階段講果位,也是一種修行法,參考楞嚴經。
道家講長生,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要修法,第一步要找到心法。隻修法,而不修心,最多修到皮毛,糊弄一下不懂行的人。
先修心法,然後配合演化出外法,才是裏外一致的。
王陽明的心學,本自具足,向內求,也是一種心法,修了心法,才能知行合一。
好多人知道知行合一,但是做不到,就是缺了心法。
就如太極拳,好多人不知道,練習太極拳要有內功心法,運氣法門。沒有這個法門,太極拳就是一些招式和花架子。有了這個心法,太極拳就能修身養性,強身健體,也能在實戰中發揮獨有的作用。
好多人隻學招式,不學心法,到頭來拿出去顯擺,不靈的時候,就懷疑拳法不行。其實不是拳法不行,是自己練的缺了最重要的心法。
正如同汽車,車架外觀,設備再好,沒有核心發動機等部件,再好看也是一堆廢鐵。
要給汽車裝上發動機,然後才是外表的招式。
先要能用,才是好看。
在武術上是這樣,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這樣。
既然要修煉,就必須有心法。
人們常講一個詞,心田。心就像田地一樣。心裏要有種子,有這個念,然後才有後續的成果。
然後,心法的作用就是加強,培育這個種子,讓種子生根發芽。
其他的方法,招式,是建立在有根以後,在這個基礎上的展示。
心田上,不播種,修煉就沒有成果,不能有始有終。
心田上,隻播種,不耕耘,也不會用高的成就。
心田上,種了錯誤的種子,最後得到的,必然不是想要的結果,甚至會長成歪瓜裂棗。
若要修煉,無論哪個流派,都要經營好自己的心田。
比如,我最近要準備考研。
我在心田種下了考研的種子,正確的方法,就是要認真耕耘。
一切有利於考研的行為,不管多難都要去做。
一切不利於考研的行為,無論多好,都要鏟除。
心田不大,雜草叢生,必然不能有好收成。
儒家講,格物致知。南懷瑾先生講,隔絕外物,正是擯棄雜念,為心田除草。
既然播種,就要認真經營,用好的成果,來無悔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而不是等到秋收時,看著別人收獲滿滿,而自己的良莠不齊,甚至顆粒無收。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年紀,有的人有所成就,有的人卻一事無成。
究其根本,還是在心田上,在種子上,在經營上。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常立誌和立長誌,確實是不同的。
就像是在心田裏,今天要種這個,明天要種那個,看別人種這個好,就把原來的拔掉,重新播種。
到最後,認認真真的人,已經收獲好幾茬了,而你,因為反複無常,地裏顆粒無收。
人的一輩子不長,以80年為界,如果比作四季,春夏秋冬。
前二十年,像春天播種,打好基礎,翻整好地塊。
中間二十年,像夏天除草除蟲,認真維護經營。
四十歲以後,到了秋天收獲,這個時候,社會上的人就分出區別了。有的人混的很好,有的人混的很差。區別就在於,沒有用心經營好心田。
六十歲到八十歲的時候,根據收獲,才有過冬的資本。
無論是做事也好,身體也好,情感也好。
前四十年不注意身體,農藥化肥,各種雜草,病蟲不管不顧,到了40以後,就會開始各種身體問題,這個時候病患也是秋收,還有到達最大值。一但過了六十,冬意漸濃,身體脆弱的,就會最先扛不住,以至於身死道消。
情感上,前四十年播種,培養好的品格,廣結善緣,親賢臣,遠小人。四十歲的時候,收獲的才是一群真正的好友。六十歲以後,寒冬也能相互溫暖和慰藉。
所以,還年輕的朋友們,從現在開始,經營好自己的心田,秋天才有好的成就。經營好自己的身體,老了才能活的更久。經營好自己的感情,老了才會家人和睦,人丁興旺。
言盡於此,作為序章。
整理心田,用心播種,認真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