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當歐美的旅行者注意到這些與世隔絕的島嶼時,他們很難想象在一個世紀之內這個神秘的“帝王之邦\\\"將把自己變為現代世界的主要國家之一。在西方人心目中,19世紀50年代的日本是遠東最偏遠的地方,一個鮮為人知、十分落後、堅持把自己封鎖起來的國家,與外界長達2年以上沒有交往。
然而,如今的日本是世界第三工業國,曾試圖進行軍事擴張,結果將自己的城市變成核戰爭的最早目標。今天的日本是一個現代國家,但我們對其曆史的了解遠遠不及對西方列強的了解,也沒有對被認為是古代文化或世界宗教發源地的其他亞洲國家的曆史那樣深入。
日本的曆史在世界曆史中並非主流,但當曆史學家將其置於全球曆史範圍內進行考察時,日本的重要性得以彰顯。在世界曆史上,日本並非主要而富有創造力的力量,至少在最近以前是如此。這些小島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足以影響周圍的民族。然而,日本的成就在適應中國和西方這兩大對立傳統的過程中表現得相當傑出。從6世紀到19世紀中期,日本一直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吸收了漢字、政府組織、建築和藝術風格、哲學和宗教體係等許多方麵的元素。
然而,在每個領域中,日本都賦予所學的東西以自己的印記,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格。一千年後,日本成為東亞各國中在政治和文化成就方麵名列前茅的國家。從8世紀開始,日本人吸收了大量中國文化的成分,但在各個領域都為其注入了獨特的特色。隨後,日本帶頭學習西方文化,但這次文化彙合的結果同樣帶有日本自己文化傳統的鮮明標記。
日本在曆史上並未占據主導地位,但在一些情況下,其行動決定了特定地區的曆史進程。例如,13世紀時,日本成功地抵抗了蒙古,成為蒙古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6世紀末,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導致中國明朝削弱和朝鮮衰亡。17世紀早期,日本的敵對行為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東亞的擴張野心。
1868年以後,作為現代大國,日本將軍隊擴張到朝鮮和中國,傷害了這兩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同時改變了西方國家在東亞的利益平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既是美國的堅強對手,又是中國和東南亞的主要破壞力量。日本的軍事行動促使中國共產黨對大陸的征服,並助長各殖民帝國在東南亞的崩潰。
到20世紀後半葉,日本重新崛起為工業國。由於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缺乏軍事力量,背後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日本隻好接受不明確的國際地位。在這個原子時代,其政治影響減弱,但其現代化本質使其成為先進國家中的特殊存在。
日本的曆史具有內在的獨特性。不論日本在世界列強名次表上占據何種地位,其曆史都為我們提供了知識,並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曆史就像一麵鏡子,通過它,我們學會了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社會。日本獨特而封閉的曆史提供了一個豐富而易於掌握的實例,展示了一個國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由於其孤立性,全國社會和文化狀況相對相同,使得曆史學家更容易追溯這個進程,認識到外來影響與國內製度變遷的交織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