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你這個月的訂閱非常少,如果你還是保持這樣的成績,那麼我們平台將不再與你續約,你明白了嗎?”隨著“叮”的一聲提醒,張江的手機屏幕彈出這樣一條消息。
張江,一個生活在塵世最底層的普通人。
在他16歲那年,張江的父親因車禍意外去世,僅剩下張江和他的母親。而母親也在父親去世不久後,因心理壓力大,喝下農藥獨自去世。
事發當天,張江正在家裏睡覺。當他被家裏一股惡臭驚醒之時,他發現母親已經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很快,救護車趕來將張江的母親送往醫院,可還是錯過了搶救時間。
張江在滿17歲生日的前夕,成為了一個孤兒。
好在父親生前是做生意的,還算是給張江留下一筆積蓄,足夠張江靠著這筆積蓄一直生活到大學畢業。
春去秋來,秋收冬藏。很快就到了張江填誌願的日子。
張江的成績不算太好,隻能勉強讀一個二本大學。
因為父母去世的原因,導致張江的性格變得孤僻,每日在寢室裏也隻是看看書,玩玩遊戲,很少與人交際。
張江自小便特別膽小,小時候家裏放《午夜凶鈴》,張江不僅不敢看,還在後續的一周都繞著電視機走。
可自從那天開始,張江開始喜歡上了恐怖小說,喜歡上了恐怖向主機遊戲。張江似乎完完全全變了一個人似的,但沒有人知曉他小時候的蠢樣,
在接觸恐怖的事物時,張江也發現了他身上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每當他感到極度害怕的時候,他都會止不住地流眼淚,然後瘋狂大笑。隨後恐懼感便消失殆盡,留下的隻有無盡的憤怒。張江每次處於這種狀態時都會下意識地盯緊別人的脖頸,想象出血液從動脈飛濺的滿足感,隻有這樣才能讓張江恢複理智。
張江對此感到十分不解,為此還去省醫院看過心理醫生。可心理醫生卻告訴他,一切正常。
求醫無果,張江隻能將這個秘密深埋在心裏,並且盡量遠離他人。
三年讀書時光匆匆流逝,張江在學校裏沒有一個好友,就連隔壁班的人都聽說了張江這一個孤僻的怪人。
到了大四需要外出實習的時候,張江向學校申請了自主實習。此後便一直待在家裏,靠著家裏的積蓄生活。
又過三年,張江已經24歲了。哪怕平日的生活張江十分節儉,但也架不住坐吃山空。家裏的積蓄很快就要消耗殆盡了。
張江迫不得已隻好外出打工,可不擅與人交際的張江屢屢碰壁。在這國際化的大都市CD,好像所有的工作都隻有銷售、客服。這對於張江來說是一個無法忍受的選擇。
可人始終有求生意誌,張江最後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成為網絡作家。張江認為憑這麼多年他的閱讀量,起碼一個月的收入也不至於餓死。
說幹就幹,張江很快就在網絡平台上寫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說。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這句話是對張江最好的形容。張江自認為不錯的文筆,在網絡上被讀者批評的體無完膚。自認為精彩的劇情,被指出漏洞百出。
張江隻能每日不斷地掃榜,在網絡上找到評分不錯的小說去觀看去學習,然後再修改自己的小說。即便這樣,張江小說的成績依舊慘不忍睹,每日的收益連電費都繳不起。
日複一日,張江無時無刻不在構思自己的小說。吃飯在想,洗澡在想,睡覺在想。
一日夜晚,張江出門買煙。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他的餘光瞟到一個紅色發光小點。張江定睛一看發現是一個夜視攝像頭。
他沒有多想,繼續走向離家最近的一家二十四小時小賣部。
當他來到小賣部時,小賣部老板一臉萎靡不振地看著張江:“你要買點什麼?”
張江心裏想著,這老板是真的辛苦,白天就看見他在店裏,晚上居然還在店裏值守。嘴上卻說道:“來包‘新概念’。”
小賣部老板轉身在櫃台開始翻找,張江百無聊賴地四處打量著,看著天花板上搖搖欲墜的掛燈,他總覺得今天燈光似乎要比以往更加昏暗。
“你的煙”
很快小賣部老板從櫃台拿出一包黃色的煙,放在桌麵上。
張江看了一眼煙,隨後掏出手機問道:“老板多少錢。”
小賣部老板口中含糊不清地回答:“11塊。”
張江將手機對準櫃台上的二維碼,爽快地把錢給了。正伸手要拿櫃台上的那包煙,他卻瞧見老板的手指甲泛著青紫色。張江心裏感到一絲不安,飛快把煙揣進口袋,打算離開小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