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元縣高梁區公所大禮堂主席台跟個戲台差不多大,至少一米高,三十來個平方。主席台上一長排桌子用紅布遮得嚴嚴實實,桌子後麵,坐著七八個領導,顯得很是空曠。正前上方掛著一幅紅底白字會標----全區教師集訓暨秋季開學工作會議。
台下坐滿了人,全區四百多教師在這裏集中整訓了三天。惠澤地區師專、興元師範分配到高梁區的畢業生也參加了整訓。此時,正在進行最後一項議程,宣布全區教師調配方案。
興元師範畢業生甄克淩在大禮堂聽了三天領導講話,隻覺得領導們口氣都很嚴厲,卻什麼都沒聽懂。當主席台上教育站站長念出一長串人名時,甄克淩才反應過來,這會兒在宣布今年畢業生將要去工作的學校。
“李承嗣,任高梁區藍天小學校長……”。李承嗣是甄克淩同學,在師範兩人關係最鐵。剛參加工作就是校長,這簡直是個傳奇。李承嗣就坐甄克淩左邊。甄克淩轉頭看他,他卻正襟危坐,從他臉上看不出有多高興。他太沉得住氣了,真是當領導的料子,甄克淩對他佩服有加。
“甄克淩,高梁區虎坪小學……”,聽到自己分配到這個學校,甄克淩仿佛挨了當頭一棒,頓時呆了。之後領導念了些什麼,甄克淩一個字也沒聽進耳朵。
虎坪村是高梁區最偏遠的村,又是高山,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高梁區的教師誰都怕到虎坪村小學教書。甄克淩萬萬沒想到會把自己分到這所小學來,自己可是這屆師範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啊。
甄克淩今年十八歲。三年前,他從高梁初中畢業,上了惠澤地區高中的分數線,興元縣一中派人到他家中去動員他讀縣一中,承諾免生活費。
對於將來可能考上清華北大的苗子,縣一中都會登門招生的。跟學生家長一講學校的優惠政策,好苗子基本上都會去縣一中,就這樣搶了不少上惠澤地區高中分數線的學生。
甄克淩家裏太窮了,還有兩個弟弟要上學。在高梁區教育站工作的堂伯甄嗣平對甄克淩爸媽說,你們這個家庭情況,要讓他讀師範。三年後包分配,就可以拿國家工資吃商品糧,兩個小的才讀得起書。
窮人家的孩子從小懂事,知道自己早參加工作可以減輕爸媽負擔,甄克淩心中萬般不情願,最終還是同意了去縣裏讀師範。大學夢徹底破滅了,甄克淩背地裏經常偷偷哭泣,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是毀了。
七十年代末,惠澤地區有三所師範學校,每所學校隻能招劃定的兩三個縣的學生。興元師範招生範圍是興元縣、惠澤縣、寇西縣。開頭幾年,這三個縣中考前一百名的學生,興元縣差不多招去了百分之八十。
成績好的初中畢業生誰都想讀高中,再努一把力就可以成為一名大學生,那時的“天之驕子”。可是,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自貧寒家庭,並不昂貴的學費和夥食費,讓他們望而卻步。
興元師範一係列相當有誘惑力的政策,把許多優秀的寒門子弟成功吸引了過去。凡讀師範的學生,隻收很少的學費,每月給學生發十九元的生活費,畢業就包分配拿國家工資,當時流行的說法叫端上了“鐵飯碗”。
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個“鐵飯碗”,一時間,想讀興元師範的隻差擠破校門。師範成了香餑餑,學校爭得上級支持,學生中考以後,要讓興元師範把成績好的學生招錄了,再才讓高中開始招錄。甄克淩中考成績好,堂伯又親自盯著他第一誌願填了興元師範,他就此與高中和大學徹底無緣。甄克淩很清楚,隻要一畢業,自己就將去鄉下小學教書,也許這一輩子再也走不出興元縣。他對未來完全絕望了,在師範讀書三年,便過一天算一天。
即使如此,甄克淩也沒落下功課,每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總是全年級前十名。他十分自信,憑這一條,畢業後分配的學校一定不會很差。然而,今天宣布的結果太殘酷了。甄克淩腦子裏一片空白,他呆坐著一動不動,已經三會人快走光了,還渾然不覺。
“甄克淩,會都結束了,你怎麼還不走?”李承嗣推了推甄克淩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