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遠征在即(1 / 2)

陳元雖然在中京,可是汴京的消息還是來的非常及時的,文彥博在這方麵做的不錯,他知道自己要協調和陳元的步子,才能讓事情做的更好。

就在昨天,文彥博給陳元送來急信,告訴他朱羅國現在很著急了,想是戰爭已經快打起來了。

對於阿三們的性格陳元多少有一些了解,這是一個沒心胸,沒氣度,卻又自以為是的民族。這本來也沒有什麼,最關鍵的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什麼也沒有,總以為他們很粗很大一般,敢去招惹那些比他們強大的對手。

他們所謂的古文明在曆史的長河中不過是曇花一現,大多數的時間他們是處於一種被別人的保護的角色。羅馬人,阿拉伯人,塞爾柱突厥,後來就是英國人,基本上都做過阿三們的保護神。

可能保護神這個名字用的並不準確,但是陳元喜歡這個字眼,因為那是他馬上要做的事情。

阿三們屬於那種沒打的時候嗷嗷叫,真打起來比誰都慫的人。陳元可不敢期望著他們能和塞爾柱突厥人血戰到底。一旦他們投降了,大宋將失去進軍中東的最佳時機。

去和現在的塞爾柱突厥人決戰的事情陳元和狄青說過,而且宋朝已經再做這方麵的準備工作了。現在的宋朝能動用人力物力是相當的龐大,文彥博在汴京和那些藩屬國已經達成了協議,從各個國家抽調的糧食和物資已經在往回鶻的最西邊運去。

回鶻人也對宋朝修建一條貫穿整個回鶻的道路十分的支持,畢竟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期間發生的一切費用,將來都是要有受益國買單的,這本就是那個軍事協議上說好的事情。

單純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狄青對於打贏這一仗十分有信心。宋朝的細作非常的盡職,關於阿拉伯地區的情報不斷的傳送回來,這讓宋朝的將軍們心中對這個即將麵對的對手多少有一些了解。

在兵力方麵,由於塞爾柱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已經達成共存協議,所以他們的軍隊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初步估計目前他們有騎兵五十餘萬人,若是全國動員的話,應該是百萬左右。

而宋朝方麵將為這場戰鬥出兵三十萬,吐蕃,回鶻,蒙古,以及未來的那個宋朝扶植起來的契丹人的國家都會出兵相助。

可是狄青很明白,許多戰爭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狄青跟著陳元身後出了房門,兩個人並肩走在路上,繼續低聲談論著:“世美,軍事上麵的準備已經全部做好了,隻差遼國那裏,不知道最後我們能帶走多少人。不過沒有關係,他們八十萬人不可能一起撲上來的,阿拉伯人的戰法雖然非常的獨特,我們卻有把握應對。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這次作戰離大宋太遠,回鶻人畢竟是異族,當初唐朝高仙芝將軍那一仗的教訓我們不能不吸取,非我族類,總是靠不住的。”

唐朝和阿拉伯的戰爭一開始非常的順利,就是由於藩屬國的背叛,結果幾萬唐軍欲退無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給了阿拉伯人重重的一擊,阿拉伯人付出慘重的代價取得了勝利,可是卻再也不敢往東一步。

這也是現在所有的宋朝將軍們很是擔心的事情,在一些理智的將軍看來,宋朝現在根本沒有遠征阿拉伯的條件,從地理上麵來說,唐朝那個時候經營西域多年,他們和阿拉伯作戰就像是爭奪自家門口的土地一般。

可是宋朝不一樣,就算回鶻人全力的配合,但是回鶻的前麵還有一個黑汗帝國,那個黑汗帝國一直和阿拉伯人走的比較近,如同一頭攔路虎,也是阿拉伯人東線的預警藩屬國。

最讓他們不放心的是,回鶻人真的可靠麼?他們不由害怕步入唐軍的後塵。他們不是怕輸,隻是不想那樣輸的不明不白!

陳元嘴角笑了一下:“狄大哥,知道高仙芝為什麼會失敗麼?”

狄青被陳元問的一愣,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隻要稍微懂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葛邏祿雇傭兵突然叛變,他們從背後包圍了唐朝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係,直接導致高仙芝的潰敗。

陳元顯然知道他要給這個答案,笑笑說道:“回鶻的問題交給我,你安心打仗,隻要你能把仗打好,我保證你的後路沒有任何問題。”

異族是一定要用的,因為他們中間確實有一些很出色的人才,而且隻要用的好,那些人會對漢族忠心耿耿。

如果沒有異族的話,單憑唐朝漢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把腳步走的那麼遠,去和阿拉伯爭奪中亞。順便說一句,高仙芝是唐朝人,祖籍,大唐帝國,高句麗省,某某市正待考察。

不管是讓人無限憧憬的唐朝,還是二十一世紀不可否認的霸主美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能容納其他的民族,歧視肯定會有,不過他們的政策能給其他民族的人和本國居民一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