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與人類文明的融合(6)(1 / 2)

在幾千年的融合中,帝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南極基地潛心研究度過的。隻有在乏累、研究碰到難點一時無法突破和欲望上頭更換容器時帝才會出來。

璀璨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帝的痕跡。

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的地點,不同的人物其實都是帝在人類文明中做出的貢獻。

有時候事情就是說不清楚想不明白。帝不允許培養的手下太過高調做一些有益於人類團結的事。派在澳洲的卜南宣揚無神論,組織各族團結和非洲的鶯阿有了反抗暗殺帝之意。被帝殺雞儆猴,警示給美洲的武茅歐洲的仸和亞洲的彌看。

可是帝卻在混跡人類之中時不知是想展現自己還是出於其他目的,做了有利於人類發展的事情。

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中出現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這當中東漢的張衡,還有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就是帝混跡人類當中時的身份。帝以他們的身份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卜南和鶯阿的下場讓其他人不敢再對帝有反抗的表現。仸認為卜南和鶯阿的死是他們太笨,相信了他人被出賣所致。而出賣他們的人就在彌和武茅之中,並且彌的嫌疑最大;因此仸一直對彌抱有偏見。

彌和武茅則都認為卜南和鶯阿的死是帝真的可以隨時隨地知道他們的一切,對他們造反的事自然也是知道的。不同的是武茅認為帝運用了神力知道了一切,彌因為和帝親近明白帝隻不過是使用了一些手段。

在帝的手下裏,彌是唯一知道帝的弱點的,他也是唯一真正愛著帝的人。

對於彌,帝也是最信任他,但又最防備他。

彌的可怕在於他傳播的思想,他在孕育著華夏文明的這片土地上告訴與他接觸的人們“包容團結是克服一切困難必要條件”。

帝對於彌的這種做法剛開始時也表現的毫不在乎。因為自己也在人類當中混跡多年,人類的秉性帝覺得已經徹底摸透。在母星時自己的感覺雖然比現在要壓抑許多,但母星的一切都規則有序,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為母星的發展盡可能的奉獻著力量。

地球的人類如同一盤散沙。資源分布的不均隻要用心管理合理分配就不至於不夠。但人類之中總是因為有人想獨占資源而發生爭鬥。這其中的原因複雜多樣,不過帝發現了兩點地球人與母星的區別。地球人在地球上沒有天敵不用擔心其他物種之間與其爭奪資源。但他們卻因為地域文化信仰甚至膚色的不同而無法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停的相互爭鬥,當然這也是有當初帝隨意的安排所致。母星上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自己不善於曆史,母星的演變過程帝也是了解的甚少。總之在帝知事起母星上的人就都很嚴格的按需按奉獻值來分配資源的,這使每個人都覺得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