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科目!姐哭死,盡量整理出來的,質量不高,望理解。
現代漢語基礎單項選擇
(一)名詞
1. 名詞的意義:
(1)主要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具體名詞:汽車、鄉村、陽光、房屋、草帽、老鼠抽象名詞:速度、幸福、風俗、觀念、水平、優點專有名詞:中國、北京、黃河、巴金、詩經、紅樓夢時間名詞:過去、去年、冬天、春節、星期一、今天集合名詞:群眾、親友、樹木、衣物、紙張、書籍
2.名詞的語法功能
(1)經常作主語、賓語、定語及中心語天氣寒冷。 道路通暢、乘公交車下雪、精神世界、美麗的風光
(2)大部分名詞能受數量詞組修飾一塊磚、兩座山、一桶水、五袋米、一場雪、一則新聞、一些書籍、一線希望n否定式隻能⽤ “不是“不能⽤不修飾
(3)一般不受副詞修飾例如:不能說“*很桌子”“*不黑板”。
3、轉折複句:
1.轉折複句
前麵分句提出某種事實作為前提,後麵分句轉而述說與前麵分句相反或相對的意思。後麵分句才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常用的關聯詞語有“雖然(雖、雖是、雖說、雖則、盡管)……但是 可是、然而、卻、也、還、而)、雖然、但是、但、可、可是、卻”等。例如:
雖然營地隻有我和安草兒了,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張思遠有點兒激動,冬冬卻很平靜。(王蒙《蝴蝶》)
我並不完全讚成他的主張,但是我敬重他的為人。(巴金《懷念豐先生》)
2.條件複句
分有條件句和無條件句。
有條件句中偏句說出一種條件,正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的關聯詞語有“便、就、隻要(隻需、一旦)……就(都、便、總)、才、要不然、隻有(唯有)(除非)……才(否則)(不)”等。例如:
隻要讀者接受,我的作品就能活下去。(巴金《春蠶》)
除非被人駁得體無完膚,他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與看法。
隻要稽查科扣留了那些未交納養路費非法運營的車輛,總要有領導來說情,讓人把車放了。(遲子建《百雀林》)
4、六書的定義有哪些?所謂六書,其實隻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而轉注和假借隻是如何利用已有漢字的方法是用字法。5. 音色指聲音的特色,是由聲波的不同形狀決定的。音色是區別不同聲音的重要因素。
6. 什麼是聲母?聲母指音節開頭的輔音。普通話中的輔音有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
7詞義的理解?
詞由語素構成,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說明詞是⼀個不可再分的整體,⼀拆開就不能⾃由運⽤。
8.修辭
一、比喻兒種常用的修辭格。
手 (一)比喻是修辭裏最常用的方法
可 根據本體和喻體關係、比嘴詞的看無,通常把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
類例如: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礎。(《莊子·山木篇》)
這是明喻,它不但有本體“君子”“小人”,喻體“水”“醴”,而且中間有比喻詞“若”連接,一看便知是比喻。又如:
(2)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左傳·文公七年》)
這是暗喻,是比明喻更進一層的譬喻。本體與喻體之間沒有比喻詞,二者的關係比明喻更為緊密。又如:
(3)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這是借喻,意思是說在濁世才更看出君子品格。借喻之中,本體不出現,用喻體來代表本體的意思,二者關係更加密切。
根據本體和喻體意義上的關聯,比喻又有強喻、反喻、博喻等類型。例如:
(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是強喻。所謂強喻,是一種程度不等的比喻。它是在比喻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強調本體勝過或不及喻體,借以達到強調的目的。常用的比喻詞有“不及”“勝過”“比不上”“比……還……”等。又如:
(5)我心非石,不可轉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詩經·鄴風·柏舟》)這是反喻,從反麵設喻,以反托正,從被否定的喻體事物的反麵去領會本體事物的特征,喻詞常用“不是”或“不像”。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