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對話(1 / 3)

常虛於2023年9月14日重啟了許久沒用的知乎賬號,

將自己曆經八年的心得一一發布在知乎上,

同時用一周多的時間將賬號升到了3級,

開通了付費谘詢功能並將付費谘詢費用設為最高的2000元一次,

將可以問的問題數量設為最低的六句話。

剛開始的目的隻是希望引導谘詢人員想清楚自己谘詢的目的,

並盡量用簡短的對話講明白自己的需求及現狀。

然而,一個半月過去,

他寫的內容並未受到大眾的青睞,

為此,常虛親手設計了一個他自認為天衣無縫的陽謀。

他提前用另外一個手機號碼注冊了一個賬號,

是以父親的名義注冊的,

也用的父親的名字。

這賬號平時也不常用,

就是在他發布的內容裏點點讚,

用素不相識的口氣評論下、轉發下。

在接近10月底的時候,

借助一次機會,

他用父親的賬號發了一段感概內容,

大致意思也就是對自己修行目的有點迷茫。

然後用自己的賬號回複了一段話:

迷茫與修不修行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隻要是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

我建議您先靜下來,重新思考下您想要什麼?

不是隨便想想,是深挖,是需要經過深度思考後得出的結果。

這裏推薦一種證明您所想的是否是您真正想要的方法。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逆向思維。

比如,您想要身體健康。

那麼試想下,假設達成身體健康的目的,您需要先達成什麼目標。

至於目的和目標的關係,就是目的是抽象的,目標是具象的~引自賺一個億真有那麼難嗎?

想清楚這個環節,再繼續下一個環節,一直不斷深入,

直到所有的環節都是通暢的,那這個目的就是您真實想要的目的。

舉個反麵例子。

我想要身體健康,但我又覺得必須要有很多錢才能保證自己身體健康。

那麼假設下,達到身體健康後是不是就有了很多錢?

那就不對了,因為錢多錢少跟健康沒有直接關係,

但不是說沒有關係,隻能說有間接關係。

那麼你的真實目的應該是身體健康而不是要很多錢。

反而會因為執著於賺錢而弄垮了身體。

所以,隻有明確了目的後才能製定相應的計劃來達成目的。

如果在這之前沒想明白,迷迷糊糊的感覺有錢就有健康,

那麼在您的潛意識裏,會被你的兩個目的搞糊塗了,最終造成迷茫。

現在回到您的問題,主要就是修行與迷茫的關係。

開篇就說了,這兩者沒有直接關係。

您需要處理的是您與修行的關係。

這兩者的關係跟您的目的是否有直接聯係。

比如說您想要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達成後,是否就意味著是修行造成的呢?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是有直接關係的。

最起碼修行可以靜心,靜心可以養精,養精意味著心態、情緒會變好。

我們所認知的達成身體健康必備條件並不包含修行,

但與生活習慣、心態等因素有直接關係。

那麼修行可以改善生活習慣、心態等因素,

所以修行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不知道我這麼分析您能否理解。

如有疑問可以再聯係我。

然後第二天,

用父親的話講出所有人的心裏話:

感謝您的免費開導,不然這2000塊還真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