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離開家鄉(1 / 3)

一九二五年,梁思成在美國收到父親寄來(宋)李誡(明仲)所著《營造法式》。梁啟超在該書扉頁上寫道:“……一千年前有此傑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已,朱桂莘校印甫竣贈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俾永寶之。”

2025年,李誡收到了父親遺留下來的這本《營造法式》,或者說是梁思成先生當年收到的那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扉頁上寫道:一千年前有此傑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已,朱桂莘校印甫竣贈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俾永寶之。

一百年過去了,書還是那本書,可是人早已經物是人非了。李誡撫摸著這本書,有著一種無比的親切感,翻動的書頁聲像是在聽一個長者在講故事。蓮湖公園裏的清風讓他在夏日裏連續打了幾個寒戰,原來天色已晚。

柳絮覆蓋了半個湖麵,野鴨子劃開一道口子倔強的自我遊去。李誡穿過來玩散步的行人,向著一家牛肉湯走去了,這是他第三天在這家吃了。為什麼選擇這家,是因為可以無限的續麵和湯。

老板是個光頭,瘦瘦的,長得很像他手上的那個湯勺,都是一邊長一端圓亮。李誡把大行李箱放在門口的拐角,假裝的對著牆上的菜單看了又看,其實他心裏早就想好了吃什麼,點的必然是那最便宜的羊雜麵。可是,看著看著,他的內心就冒出了個奇怪的想法,我為什麼不能吃點好的呢,我都這樣慘了,怎麼就不能對自己好點呢?這個想法在他以後的人生中多次的出現,尤其是在他麵對人生難以抉擇時,他總是這樣的反複地對自己說道。他的妻子總是說他這阿Q的精神勝利法,可是李誡對這個方法無比鍾愛。

點了一個涼菜,一個大份的羊肉湯,外加兩個蔥油餅,吃的滿是興奮,吃飽了肚子,也吃光了兜子。不過這個已經不是李誡主要苦惱的問題了,因為他已經找到了一個新工作,有了收入來源。

去滄州的火車最早的一班是晚上兩點,李誡早早的來到了車站,車站在原址上新建,新建的還沒好,原來的拆了一部分顯得更加破舊了。不過在李誡的眼裏,這些都和他沒有多大的關係,之所以關注下是因為他本身學的就是土木工程,他馬上要幹的工作也是建造房子。為了讓自己更好更快的適應工地的生活,他總是處處留心工地的生活和模樣。

逛了一遍建築工地後,李誡準備回到車站去等車,被幾個年輕人給叫住了,李誡沒有搭理,因為他知道在這個地方他不會遇到熟人,接著他就看到了他們手上的刀,刀放在脖子上有點冷,他是第一次感到這種冷兵器的冷。

“把錢拿出來”,說話的是個披著長發的站在最前麵的年輕人,李誡不說話,可能是嚇著了,也可能是他在端詳著看著一個和自己年紀一般、長相一樣瘦弱,個頭還稍微矮點的長頭發男人。

“把錢拿出來,聽到沒有”。接著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領頭的打了幾拳後就拿著行李在翻,《營造法式》那本書被他翻了幾頁後扔到了一旁,開始仔細的在衣服裏翻了又翻,沒有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他開始對著那本書走過去狠狠的踩了幾腳。李誡從地上艱難的爬了起來,看到這一幕,拚命的往那個人身上撲了過去,兩個人撕咬在一起,隻見啊的一聲嘶叫,李誡的手上感覺有什麼溫暖的液體在流動,他感覺應該是血,但是他還不知道到底是誰的血。

長發男的叫聲越來越大,李誡知道不是自己,是自己捅了別人。那之前冷的刀現在看著滿是鮮紅,他越看越害怕,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幾個同夥看著這個情形,開始跑了,邊跑邊大聲的喊道“殺人了,殺人了。”

後來不知道過了多久,李誡在車站派出所清醒了過來,他看到眼前一個女警官正在問他話,他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別害怕,那個人送醫院裏了,多流了些血,醫生說沒事。”

李誡覺得這個聲音多麼地溫馨,好久都沒有人這麼關心的和他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