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時,“張傻子”家的水稻田大豐收了,成了全村出產量最高的標兵。
“張傻子”家交了糧稅後,剩下的糧食整整齊齊碼放起來堆了他們家裏間房一屋子。
有人目測了一下,可以夠張家全家人兩年的口糧了。
當然,“張傻子”賣了一半的糧食換錢,完全不用留那麼多口糧的,明年再繼續種嘛。
冬天時,“張傻子”家的沼澤地起魚啦。
各家各戶忙著準備過年的年貨。
湖城人愛吃魚,也出產魚,魚的吃法種類繁多,連本地人都自稱自己家鄉是魚米之鄉,所以魚在湖城老百姓的餐桌上是必備的一道菜。
平時吃,家裏來客人待客吃,過年更吃。
“聽說了嗎?‘張傻子’家的魚塘起魚了,而且魚的種類特別多。”
“走,看看去。”
十裏八鄉一聽說“張傻子”家沼澤地裏起魚了,而且有大頭魚、鰱魚、鯽魚、小刁子魚,種類多多,簡直是大豐收。
這道消息一下子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十裏八鄉傳遍了。
“不知道他這沼澤地是怎麼養魚的呢?”
說話的這人是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慕名而來。
“我想多買些魚,過年要吃。”
說話的這人是實打實來買魚的。
有的已經有些蠢蠢欲動,是奔著來找“張傻子”取取經的。
眾人各懷心思。
眾人站在“張傻子”的沼澤地田梗子上站了一圈。
都緊張地盯著幾個勞動力幫著“張傻子”用大漁網橫穿沼澤地地南北兩側,然後四五個壯漢分握大漁網的兩側很吃力地沿著沼澤地從西頭走到東頭。
最終漁網終於成功上岸。
眾人屏氣凝神,接著眾人眼睛發出亮光,接著是一聲蓋過一聲的驚呼!
“我滴個乖乖啊,好多魚啊!”
“有大頭魚、鰱魚、鯉魚,鯽魚、小刁子魚!”
有人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張得大大的。
“看那大頭魚,一條得有五六十斤呢。”
有人興奮得手舞足蹈。
“這條,那條,還有那邊的那條,我都看中了,發哥啊,這幾條魚可得留給我啊,我不還價的。”
這時候“張傻子”在眾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升級為發哥了。
“我要兩條大頭魚,回家做魚丸子去,留著好過年。”
“發哥,給我留三十斤鯉魚和鰱魚啊,我要熏臘魚呢。”
“哇!快看,發哥手裏拿的什麼?竟然是蓮藕!發哥家的蓮藕竟然真的種出來了,還出藕了!”
有人眼尖,張要發剛從沼澤地裏挖出一排節數均勻飽滿的蓮藕時就被岸上的鄉民發現了。
眾人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還沒從剛才買魚的興奮中緩過勁兒來,就又被張要發的藕給刺激得更加興奮了。
整個沼澤田的田埂子上一下子人聲鼎沸,眾人完全控製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了。
湖城人不僅愛吃魚,也愛吃藕。
蓮藕大骨湯再撒上點蔥花,是大年夜守夜放完鞭炮後必吃的一道後年夜飯,俗稱吃的是金元寶,就好比北方人大年夜守夜放完鞭炮後必吃餃子一樣。
湖城人對蓮藕完全沒有抵抗力。
可想而知,張要發家的沼澤地現場是何等的一片沸騰,比過年還熱鬧。
想想往年都要走老遠的路去鎮上趕集的時候才能買些蓮藕,而今年在自家村子裏就能買到剛起田的第一手蓮藕,又便宜,品相又沒得挑,能不讓人高興激動嘛!
當然給張要發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魚和藕不用推銷,一天之內基本上售罄了。
有些當天沒趕到現場,後又聽說了慕名而來的,還是沒能買到。
“怎麼就都買完呢?我都是跑了好遠的路才趕過來的。”
來得晚的人看著空空如也的魚塘很是不甘心。
“那個,我家裏還留了一些自家要用的,你要的話,我將家裏的那些勻一些出來便宜賣給你。”
張要發也不好讓人家白跑一趟,將自家自留的一些魚和藕分了一些出來便宜賣給了這些個鄉親。
村裏人嘀咕,張要發這下子真真是大賺了一筆。
眾人醒過神來,自發地拿著算盤替張要發算起賬來。
今年夏天賣了西瓜掙了本錢還小賺了一把。
秋天糧食大豐收賣了一大半又賺了一筆。
冬天賣了沼澤地的魚和藕那是看得見的大賺特賺啊。
因為買賣交易就是當場在沼澤地田梗子上完成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兩筆買賣張要發賣了多少錢,眾目睽睽之下大家都是見證人。
算盤劈裏啪啦下一頓算下來。
看著算盤上的數字,眾人驚得都不敢動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