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瑜確實還留在青宜,並且十分糾結。
他分到了一坨雞屎,握在手中,關於廚藝的種種奇思妙想,接踵而至,搞得榮瑜很想把手中的寶物吞下去,看看能不能悟通一切廚藝之道。但這個榮瑜是真榮瑜,丹青畫卷中發生過什麼事,他是知道的。
握著這坨雞屎,榮瑜也越發明白到了秦佑德的強大。單憑青宜展現出來的軍力,榮瑜就知道,敏州府已經擋不住他了。何況秦佑德背後還站著這麼強大的神仙。大紀已經岌岌可危,大禮是一定會建立的,而自己會是大紀的第一個殉葬品。
他不甘心。
可是現在就投靠秦佑德,他也不甘心。好歹是個掌握了一府之地的大員,治下出了個賊寇,打下了一個縣,自己就迫不及待地投降了。將來在史書上,是要成為笑柄的。自己會成為大禮的第一塊墊腳石。
所以他很糾結。
……
榮大知府在糾結的時候,秦見知笑嘻嘻地來了。太祖爺爺和太祖奶奶忙得不可開交,淳於姑娘也急著去試驗後世幻境中得來的練兵之法,這個說客,自然就隻有自己來做了。
這位是秦佑德的後世子孫,大禮的末代君主。有過天佑八年那一場幻夢,榮瑜自然清楚他的身份。這也就省了秦見知許多口舌,不然光是解釋自己怎麼來的,就得費半天勁。
秦見知坐在了榮瑜麵前,開門見山問道:“榮大人以為,將來會如何?”
顯擺,這是顯擺來了。榮瑜心裏想,將來會如何?還不是看你們得瑟。榮瑜閉著眼睛,冷哼了一聲道:“不要跟我多說廢話,本官降了。引我去見主公,我這就將敏州獻給他。”
秦見知一愣,你倒是掙紮一下啊,投降有像你這麼爽快的嗎?不用爭取一些條件的嗎?我開場白還沒說完呢,你就降了,顯得我很沒有成就感啊。
從天機秘境出來之後,秦見知對於人心的理解,又深了不知道多少層。正如同當初張不夷所言,謀略就是料人料事料先機。他已預先想到榮瑜的顧慮,打算用太祖爺爺把史書改了個亂七八糟一塌糊塗的事跡來點醒他。有了這門改史書的本事,榮大人將來在史書上,也是一個棄暗投明的光輝形象。
但是棄暗投明得太堅決果斷,就顯得有點居心叵測了,秦見知自己的彎還沒轉過來呢,他建議道:“榮大人,要不你再考慮考慮?”
榮瑜心想還考慮個雞毛,都到這份上了,磨磨蹭蹭的,不是大丈夫所為!哎呀不好,這孫子不受降,莫非這兩個黑心腸爛肝肺的貨,是想要謀害本官?
榮瑜道:“考慮就不考慮了。你們如今的實力,本官心中有數。本官不獻敏州府,你們也拿得下來。又何必一場大戰,弄得生靈塗炭呢?死的不都是我大禮的百姓嗎?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本官正是俊傑中的俊傑!”
秦見知又是一呆,這就自稱大禮了?咱們能不能不要這麼主動。
榮瑜繼續說道:“本官為官多年,深知官場汙濁,隻是力有未逮,不能揚清激濁。如今把敏州交卸給你們也好。本官就去專心研究廚藝,做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
以退為進,這是以退為進。秦見知心裏想,借口說自己想辭官,其實是想在太祖爺爺麾下得到重用。這一套,朕當年見得多了,還不是官場虛偽的那一套。
但是他又不得不勸慰一下:“榮大人此言差矣。若是盛世之中,我們自可悠遊天下,閑雲野鶴,看遍這世間繁華。但是當此亂世,風雲際會,英雄輩出,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時。榮大人又怎可有這樣的心思?”
榮瑜歎息搖了搖頭:“話雖如此,但本官自知資質有限,恐怕幫不上你們的忙。”
秦見知麵露微笑,對了,這才是正常的談話節奏嘛,雙方客套一番,你以退為進,我也絕不乘勝追擊,在虛偽中達成條件,這也是一門藝術。
秦見知笑道:“子暇兄如此大才,在那丹青畫卷之中,將敏州府治理得井井有條,連太祖爺爺都自歎不如。太祖爺爺的意思是,若是子暇兄願意歸順,敏州府還是要交給子暇兄署理的。”
等於讓我交出軍權和財權,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算是秦佑德麾下,第一個地方大員,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榮瑜在心中考慮道,這樣的條件,算是不錯了。身前事已經談好,就該談身後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