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高闊雲白天藍,蒼龍魁演武場上,利爪金龍旌旗獵獵作響。
蒼龍魁,建於宣惠元年,開朝聖祖皇帝賜利爪金龍魁徽。雖以蒼龍命名,魁內仍設蒼龍朱雀白虎玄武四令,蒼龍朱雀為高階。
蒼龍白虎嗜殺,朱雀玄武擅毒,同為天子暗衛,直接聽命於天子。
蒼龍魁武堂內,魁首衛威正陪永樂王靜坐品茗。永樂王上一次來蒼龍魁已是將近三年前的事,喝一杯茶,順便看看當年他撿回來的那名野人小子。
但此番,永樂王是奉命前來挑選梟衛,隨行護送,出使燕郊國。
這不僅讓衛威一人感到無比意外。
永樂王,五皇子肖言琅,說及這位皇子,無非公子如玉與世無爭等形容。
但從前這位也是戎馬沙場的鐵骨,更因平叛有功得封親王,隻是在那之後便悠居永樂王府,享樂賦閑,不但不爭,連天子親下聖命、天子差事,也敢推托拱手他人。
有人說是因那場幾乎動搖國本的叛亂給永樂王的打擊太大,他刀下亡魂正是他的親朋摯友。
也有人說永樂王本就是個養尊處優的皇子,昔年隨軍其實並未真正上陣殺敵,不過是同他那叛賊摯友廝混罷了。
再說天子敕封親王,看似封賞或更多是警告之意,永樂王不過是退避三舍,明哲保身。
隻是這一次出差燕郊,卻是永樂王親自請命得來的差事。原本聖上有意指派三皇子寧親王或六皇子瑞親王前去,聽聞永樂王請命,寧王與永樂王交好,拱手相讓也說得過去。
瑞王與永樂王稱不上好壞,也無來往,但與寧王素來針鋒相對,可瑞王也不爭,便是出人意料。隻是如此一來,永樂王順利得了這天子差事。
“永樂王。”朱雀令主景舍入內,揖手向肖言琅行禮。
景舍於武堂外長廊之上,揮手示下,演武場四角立白羽旌旗,競技開始。
·
·
十五名梟衛互行拱手之禮,禮畢,場上寒光乍起,寒光相擊處銀光熠熠,冷器聲錚錚作響,塵土飛揚。
但數名梟衛不約而同執冷器直指一清瘦少年,數把冷器利刃與少年脆弱頸項,琥珀雙眸,皆隻有毫厘之差。
少年目光淩厲,麵色冷然,左手反執一柄黑色直刀。刀刃長十三寸,刀身狹直、刀刃極薄僅一分,刃寬一寸。
小鐔,刀柄烙花鎏金紋,柄長六寸。
與常見直刃橫刀明顯不同,又以玄鐵所鑄,工藝精妙,一眼便識是名器特製。
少年執刀俯身避開左側利刃,腳尖飛踢震開餘下劍鋒,右手撐地身形如飛射而出,落地時斜切一人咽喉,隨即俯身疾衝如電掣般穿越數道交織寒光,於一人身後,洞穿其咽喉。
利刃逼近,眨眼便能貫穿少年胸膛,卻見少年淩空翻身躲過身旁劈下利刃,極其敏捷地仰身跪滑避開迎麵劍芒,反手所執玄鐵直刀貼著手肘抵擋對方劍刃下劈。
除少年外餘下十二人忽然形成統一陣營,寒光盡數刺向少年。少年執刀劃過數把銀色劍刃,冷光翕赩。他反手撐地於翻身之際以玄鐵直刀從下至上切開一條對戰梟衛胸膛。
餘下梟衛再次集結進攻,少年腹背受敵,隻見他身形如蛇如狼,靈巧又迅捷,腹背雙麵而來的劍刃撲空,碰撞在一起。
少年踏數人劍鋒躍起,淩空後踢,中一人後腦,此人頭部受重擊欲倒,玄鐵直刀緊追而至,貫穿後頸一刀斃命。
·
·
武堂內,一梟衛神色慌張地於衛威耳旁低語。
“什麼?!”衛威大驚,拍案而起,複才想起永樂王在側,急忙拱手道,“殿下。”
“衛大人請便。”
衛威匆忙離去,肖言琅嘴角揚起一抹笑,可惜了這好茶,三年前還能讓他喝上一盞半盞的,如今別說一口,竟是連醒茶的時間都不給他了。
待衛威趕到演武場,入目便是十四具冰冷屍首。十四名梟衛皆是蒼龍魁精英,未出任務卻死在自己人手中,不僅被人一招斃命,還是被魁中最小的一個孩子一招斃命。
一少年立於景舍身後,弑殺十四人,己身卻是滴血未沾,上青黑色衣衫除些許灰塵,連微破之處都沒有,可見出招之快,身手之絕。
衛威麵容扭曲,看著眼前的少年,當真不知是喜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