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轉眼就到了,大年三十夜與平時也沒什麼區別,今年胡楊家裏取消一切走親訪友活動,以胡楊為核心,父母姐姐三人聯動,後勤工作有條不紊。
胡楊父親擔任總指揮,負責動口。母親擔任副總指揮,買菜洗衣做飯。大姐協助母親炒菜做湯,專挑胡楊喜歡的弄。
胡楊早餐雞蛋、麵包、肉包子,或者牛肉、雞肉、各種肉麵,課間餐在學校小賣部買個麵包,午飯晚飯加深夜飯,一天五餐。
這是胡楊前世最能吃的階段,每天父母買各種高蛋白、高營養食品,錢嘩嘩的減少,工資花完了就取存款,總之保證胡楊的胡吃海喝,但胡楊就是不長胖,還越來越瘦。這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庭對待高考的重視程度。當然,前提是孩子有那麼一點點希望考上大學。
老胡家爺爺那輩往上都是農民,祖祖輩輩沒出過大學生,兒子是唯一的希望啊!
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望子成龍,就全靠胡楊了。
四十幾歲的男人,哪能不懂這個,胡楊默默的笑納了一切。
春節聯歡晚會如期而至,胡楊瞄了幾眼,用幾十年後的審美來說,毫無尿點。父母姐姐喜歡,胡楊勉強陪著聽了兩首歌就回到了臥室,看看書也挺好。
父母姐三人一邊看電視,一邊擀皮包餃子。
盡管是蜀地,但蜀北一帶保留著北方的一些習慣,飲食偏淡,喜歡麵食,回族眾多,牛羊肉出名。
11點半開始,整個縣城就鞭炮炸裂。
12點整,炸裂烈度達到最高。
整個天空中彌漫著硝煙味。
前世這個時候,胡楊好像正和何君在街上閑逛。
父親也在12點整點燃了一千響的鞭炮,宣告猴年結束,迎來雞年。
鞭炮結束之後,父親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幣和蠟燭,在門外菜地邊,找了塊空地,開始祭祖。
形式很簡單,無非就是給祖宗許願,保佑兒子今年順利考上大學。
胡楊對這些形式上的東西,也不是很在意,在一旁給從未見過麵的爺爺燒紙。也許了個願:等孫兒將來掙大錢了,回鄉下給爺爺奶奶重修墳圈。
初一當地的習俗是登高望遠,象征來年萬事順遂。
小城三麵環水,四麵環山,是個風水寶地。
胡楊重回這世,一家四口還是第一次外出遊玩。乘渡船過江,是一個古渡口,延著石梯拾級而上,左右不少都是清末民初的老房子,可惜後來全部拆了,修成了仿古建築,反倒失去了原先的古韻。
石板小路穿過渡口小鎮,就到了山門口。整個山形如馬鞍,又如屏風,沿江一麵山勢陡峭。
父母在半山的涼亭裏休息,熙熙攘攘的人群絡繹不絕,手裏提著瓜子花生、柑橘甘蔗,留下了遍地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