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切都結束了(1 / 2)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就這樣,把還沒來得及開始的戀愛扼殺掉,嗬嗬,但是我一點都不悲哀,真的,一點都不,突然覺得我們好不適宜,突然好反感,我是不是太荒唐了,好像在玩弄感情。從來都不知道自己也會這樣

昨日是我第幾次喝太多了,姐姐的生日,但是我確隻是想醉,想說:今晚,讓我任性一次。SORRY,姐。

早上醒來,頭好痛,此刻還很痛,肚子也好不舒服,我真的不能喝酒,真的受不了。昨日,那個新同事說,我很能喝。

保羅·狄拉克(全名:保羅·阿德裏安·莫裏斯·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出生於英國布裏斯托,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者之一,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生前是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名譽教授[4]。

保羅·狄拉克1921年以第一級榮譽工程學士的成績從布裏斯托大學畢業;1923年再度以第一級榮譽的成績從布裏斯托大學畢業,並進入劍橋大學[7];1926年獲得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應邀任聖約翰學院研究員;1927年前往德國哥廷根,同年受到邀請參加第五屆索爾維會議[5];1929年被任命為數學物理的高級講師;193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32年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193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1961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1969年辭去劍橋大學職務並接受佛羅裏達州立大學提供的教職;1984年10月20日在佛羅裏達州塔拉哈西逝世,享年82歲[12]。

保羅·狄拉克發展了量子力學,提出了狄拉克方程,並且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

共6張

保羅·狄拉克

1923年,再度以第一級榮譽的成績從布裏斯托大學畢業,並獲得140英鎊的獎學金。加上來自約翰學院的70英鎊,這筆錢足夠他在劍橋大學居住與求學。進入劍橋大學之後在拉爾夫·福勒的指導下開始接觸原子理論。

1926年,發表題為《量子力學》的論文,獲得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應邀任聖約翰學院研究員;9月,在福勒的建議之下前往位於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做了一段時間的研究。

1927年2月,前往德國哥廷根,在此待了幾個月,並結識了赫爾曼·外爾、馬克斯·玻恩、羅伯特·奧本海默等人。共2張狄拉克在講授《量子力學》

1927年,受到邀請參加了第五屆索爾維會議(電子與光子)[5] [19] ;同年,當選為聖約翰學院院士。

1929年,被任命為數學物理的高級講師。

193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931年,被當時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凡勃倫邀請到普林斯頓大學[2] [17] 。

1932年,接替約瑟夫·拉莫爾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

1933年,與埃爾溫·薛定諤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 ;12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諾貝爾獎得獎演說,題目為“電子與正電子的理論”。

1961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

1969年,為了與他的女兒瑪麗住得近一點,辭去劍橋大學的職務並接受佛羅裏達州立大學提供的教職[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