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盛夏的陽光十分燦爛,透過槐樹繁密的葉子映照在地上留下斑斑點點的光亮,鬱嫄走在那條長長的街上,聞到陣陣槐花香,一抬頭就能看見光亮。
可是更多的時候卻是鬱嫄走過那條狹長的小路,抬頭望著月亮,她安靜的享受著月光的沐浴,直到二中的上課前三分鍾的第一個鈴聲響起,鬱嫄轉過身,飛快的走回教室。
十七歲的鬱嫄在這所高中沒有朋友,她最好的朋友在一中,那個全市最好的學校,她經常一個人呆著,一個人走過狹長的街道,一個人打飯,一個人打水,一個人去廁所。這些行為多少和這個學校裏的女生經常形成小群體的現象格格不入,但她已經高三了,這一切就快要結束了。
高考後鬱嫄還是沒有走出這個高考大省,在家人的不支持與不理解下申請了助學貸款去了一個三本裏最好的專業——學前教育。實習時她拒絕留在家鄉,去追求所謂的自由,她去了首都,憑借著她非常不錯的試講和功課,她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實習的地方,包吃包住,一個月兩千五。這個時候的她21歲,終於過上了一段不用提心吊膽的生活。
22歲終於畢業的鬱嫄,終於決定放棄幼師,成為了一名時間相對自由的小說簽約作家,雖然一開始掙得不多,但好在在北京她能夠吃夠喝,鬱嫄真的很開心。
鬱嫄住的公寓的北邊有個很大的圖書館,因為她喜歡吃北門對麵的意麵,鬱嫄就經常一整天都泡在圖書館裏看書。在圖書館五樓的借閱室裏,鬱嫄時常拿起那本《傲慢與偏見》,然後找一個角落靜靜坐著看書。
冬天清晨的一縷陽光照在男孩的開衫衛衣上,鬱嫄像平常一樣一個多餘的眼神都沒有,但這卻是鬱嫄腦海中宋帛最初的記憶。
穿著開衫衛衣的少年坐在窗前,背對著陽光,帶著溫和的笑望向鬱嫄。鬱嫄一步步走回自己的座位,發現桌子上多出一個紙條,上麵用娟秀的字寫著“同學你好啊,我也非常喜歡看《傲慢與偏見》這本書,我有點兒好奇你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我們可以交流交流嗎?”
鬱嫄一開始覺得有些奇怪,但是看著字跡像是一個小姑娘,她心想這種細心的事情應該隻有小姑娘能觀察到了吧。但是她環望四周,沒有看到疑似的目標人物,“或許這個小姑娘就是比較害羞吧,不然怎麼不敢和我麵對麵的交流呢?對,沒錯,一定是這樣!”
宋帛感受著鬱嫄的目光在他身上短暫的停留有快速移開,心中難免失望,但當他看到鬱嫄神情嚴肅拿起筆在那張皮卡丘形狀的便利貼背後開始寫字,他忐忑不安的心終於又徹底的懸了起來。
對於鬱嫄來說,她生命中的達西先生從未出現過,甚至小氣到還不肯在她的生命中露出一點點的馬腳,她從未在清晨的薄霧中看到任何一個人堅定的向她走來。而達西先生的伊麗莎白卻終於在很普通的一天,終於闖入了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