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清早,中都城元亨客棧一個獨立的小院子裏,張永樂正在伸展熱身,接下來他會按計劃做些俯臥撐仰臥起坐之類的力量練習,也會圍著七八丈見方的院子勻速跑上幾十圈,以增加肺活量和體能。粗壯的朱老四在一旁則擺弄著一個沉重的石鎖,偶爾也會照著他的樣子一起打磨身體。
五日前,也就是張永樂穿越後的第三天,六叔就順利的辭掉了謝宅的營生,帶著兩個侄兒來到了中都城。
盡管在高牆內呆了整整七年,但爺仨對這裏並不熟悉,除了謝舉人家少數幾人外,也不用擔心被人認出來,所以在給兩個侄兒重新買了幾身衣服後,三人就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這家客棧裏,號稱是從襄陽來的客商。
張永樂自然是富家少爺,姓雷名風,六叔董存瑞是陪同的管家,老四劉湖蘭是雷少爺的伴當。
張永樂兩世為人,所謂胸有點墨氣自華,假扮個大戶人家的少爺自是不會露怯,至少氣質這一項還是穩的,就是臉有點黑,手上還有老繭,這個是真沒辦法,隻能慢慢養了。
六叔本是皇親宗室又真當過管家更不用說,就是朱老四也在六叔反複的耳提麵命之下,逐漸適應了劉湖蘭這個新身份,除了對自己這個有點娘的名字不甚滿意。
大明雖然有極其嚴苛的路引戶籍製度,但自嘉靖年以後隨著商業活動的日漸興起,早就名存實亡了。正常情況下隻要不犯事,或者被特殊針對,基本沒人查。當然,為謹慎起見,張永樂還是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去一次襄陽,想辦法把偽造的身份落實下。
選擇襄陽是因為叔侄三人的湖廣口音,同時也是因為張永樂後世就是在那裏長大,他爸爸是二汽襄樊某汽配分廠的機械工,他也在工廠的子弟學校讀書,直到考上大學才離開那裏。
搬到這個小院後最初幾日,叔侄三人都呆在小院子裏深居簡出,除了六叔偶爾外出采兼買打探消息外,幾乎都不怎麼出門。六叔所謂的打探也不過是找家熱鬧的茶館,坐上小半天,豎起耳朵留意周圍有沒有人提到龍興寺的事。
沒有本地熟悉親朋故舊,又不敢大張旗鼓的去周圍打聽,也隻能用這個笨辦法。
張永樂也借此機會,改善營養,打磨身體,朱盛葑這具身體有點瘦弱,也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客棧本身就提供不錯的餐飲服務,就是味道沒辦法做到後世那樣。
不鍛煉的時候就跟著六叔研究計劃,了解目前大明的情況學習基本的禮儀,甚至會抽時間練練毛筆字。
六叔絲毫也沒懷疑他的穿越者身份,朱盛葑自幼就關進了高牆,錯過了基礎教育實屬正常,至於他能讀大部分字也懂得不少典故,卻不能寫的事也不奇怪,六叔自己就給腦補成了太祖爺的神跡。
過了七日,在沒有感受到任何風吹草動後,六叔先是去城外租了個帶倉房的小院,一次交了幾個月的租,三人很快搬了過去,不然出出入入的總住在客棧裏也不方便,隨後三人又到牛馬市上買了架牛車,為下一步行動做最後準備。
之所以買牛車而不是更氣派些的馬車,是因為張永樂到了牛馬市才知道,原來這年頭的雙輪馬車隻能拉數百斤的貨物,隻有牛車才可以拉兩三千斤,一想到放生池裏的銀子,牛車就牛車吧。
劉湖蘭之前在謝家趕過幾回騾車,趕起牛車來也是似模似樣,有了車之後自然要外出活動,熟悉路線,順道還把張永樂之前藏的那批財寶給取了回來。他們甚至還去了幾次龍興寺實地踩點,當然也隻是走馬觀花在西牆外轉上一圈,或者偽裝稱香客在各殿上香。
至少從外表上看,龍興寺一切如常,這讓張永樂困惑不已,按理說,自己幾乎是將銀庫給連鍋端了,對方怎麼就這麼沉得住氣,莫非放生池裏的銀子被人發現了?然後釣魚執法等他們自投羅網?
疑神疑鬼之下,張永樂不得不推遲了整個行動,連那些會票都沒敢去兌換。
又過兩日,六叔卻意外得到了令人震驚的消息,龍興寺方丈圓覺法師在冬至那晚,得了極重的中風症,生命垂危,昏迷至今。
這消息來源卻很戲劇性,竟是昨夜六叔去妓寨尋歡時聽到的,以前他隻是偶爾找個廉價的半掩門消遣,當了二管家後,有直吸土的謝家老夫人頂著,來往中都城又十分不便,就基本不再碰此調調。
自打跟自家侄兒走上拯救大明的不歸路後,閑極無聊,身上又有侄兒給的大把銀子,難免保暖思銀,這回消費層次更提升了檔次,直接去妓寨過夜,來過兩回後,也有個中意的相好,花名春桃,是個性情火辣口無遮攔的娘們。
這晚六叔來得稍微晚些,就沒趕上春桃的頭啖湯,等輪到他時,進屋後發現屋內有濃濃的藥味,就隨口問了句,
“你這是生病了麼?怎麼這麼大藥味?”
“哼,別提了,剛才的客人是個和尚,還說自己是龍興寺的,出來幫方丈買藥耽擱了出城的時辰,跑到老娘這裏好一通折騰,完事卻說銀子沒帶夠,這不,就把那大包藥放這,自己出去湊銀子去了,真當老娘傻啊,還想著拿老娘的肉身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