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高俊傑的機遇(2 / 3)

這種華人主動排斥洋人的情況,在李永吉還在國內的情況還算比較輕,比較那時候華人的心態還沒徹底扭轉過來,而且李永吉坐鎮皇宮的時候,威懾力也比較大,比較都知道洋人跟皇帝關係比較好。

但是,當李永吉隱姓埋名的前去北美洲,國家內政都交給皇後以及沈世明之後,情況就開始變化了。

皇後殷素素雖然掌握內務府,但她天性疏懶,不愛管理朝政,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帶孩子,所以慢慢的,朝政方麵都歸了沈世明所掌握。

沈世明主政之後,或許是童年陰影,小時候曾經被洋人欺負過,所以對洋人開始呈現出強勢的一麵。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發現首相大人對洋人似乎不太感冒,下麵的官僚也就懂了該怎麼做,具體到地方警察局呢,很多警察幹脆把這個項目當做了本地創收項目。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警察抓捕洋人大都是用莫須有的罪名,其中以行政處罰,尤其是罰款的處罰方法居多,而這種罰款是可以截留一大部分留給自己的,隻需要上繳三分之一給上麵。

有這種好處,警察當然是樂意罰人了,可是如果是處罰當地的老百姓,且不說大家都是街坊鄰居,麵子上不好過,就說真的要罰款吧,窮人擺明了沒錢可罰,萬一惹急了,他們的家屬去法院告你,弄不好還要吃官司,得不償失。

富人就更不行了,中國的富人大都是當地有名望的人,勢力盤根錯節,不是有錢,就是有關係,隨便抓一個都能弄出一大堆事兒來,到時候都不用法院出麵,光那些掛名的議員就能讓你頭疼的。

所以說,警察一般是不處罰當地人的,至少不會明著誣陷,可洋人就不同了。

洋人是妥妥的外來戶,在本地毫無根基,而且仇恨值很高,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很討厭這些洋人,所以誣陷處罰這些洋人,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心理負擔。

在過去的時候,洋人有堅船利炮做依靠,有衙門的老爺們做約束,可現在洋人作威作福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而衙門的老爺呢,麵對洋人也都變成了強項令,可以說懲罰洋人是沒有任何風險的。

所以說,警察幹脆配合當地地痞流氓,讓地痞流氓先去找茬,警察再過去收尾,整個過程有理有據,形成了一整套的釣魚執法模式,並且迅速廣為傳播,成為了各地警察部門搞創收的必學科目。

這樣一來,各地的洋人可倒了大黴,很多洋人都被訛詐過,甚至有不少洋人因此而身亡。

然而,哪怕是有洋人因為誣陷而死亡,甚至哪怕這是一個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的大英帝國的子民,英國領事對此也隻能是提出抗議,根本不敢有絲毫的實際行動,甚至那些英國領事還主動幫助中國政府壓製事態發展,阻止消息的進一步傳播,以免得丟掉大英帝國的麵子。

說白了,還是中國軍隊表現出了非一般的戰鬥力,英國政府的有力人士一琢磨,覺得現在跟中國軍隊打貌似很不劃算,贏麵很低,加上英國又在亞洲有很多利益,不想跟本地的巨頭中國起衝突,這才能保持克製。

否則的話,那種誣陷洋人敲竹杠的行為無異於打臉,比另一個時空義和團運動也差不了多少,英國政府但凡有點能力,絕對不會不管不顧的。

但是,這種事情反過來卻刺激了中國人,中國人似乎把這當做了勝利,每次有洋人受罰,都會贏得一片叫好,結果這種攻擊洋人的事情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到最後,洋人不得不龜縮到了上海自貿區,那裏在名義上是屬於皇室的土地,也是李永吉當初專門劃出的一片跟洋人進行交易的地方。

原本呢,上海自貿區是一個新港區,目的是避開吳淞港這個軍用港,加快貿易的物流速度,所以建設了很多倉庫區跟住宅區,是一個高端商業區。

不過建成之後,雖然規模很大,但畢竟是新地方,地處郊區,很多不方便,洋人一開始對這裏不了解,也就沒多少人去。

然而等全國都開始打壓洋人之後,洋人忽然發現這裏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紛紛來這裏居住,結果瞬間就讓這個自貿區人氣鼎盛起來,竟然成了洋人的新聚居區。

再後來,發現這種情況有些不受控製,連李永吉都知道了這個事情,所以就專門打電話問了下沈世明,要求他停止這種行為,否則損害的隻能是自己!

既然皇帝發話了,加上沈世明也覺得這樣下去的確有些過了,妨礙了正常的貿易,導致關稅減少,就果斷下令各地政府嚴格約束當地華人,嚴禁私下攻擊並且誣陷國際友人,否則嚴懲不貸。

在這種從上到下的嚴格禁令下,那種瘋狂攻擊洋人的情況才加以遏止,但洋人,尤其是白人卻依舊被嚇的不輕,結果就是外來的洋人一般都是直接去上海自貿區,連以前的租界區都不敢去了,如果非要深入中國內陸,就一定要帶好中國翻譯,找個中國人護身。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洋人都會如此,還有一種方法能避免被中國人攻擊,那就是取得中國的國籍,成為一名正經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