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
聚仙山。
此山位於雁城東北麵,海拔400多米。
相比華夏國其他名山大川來說,聚仙山的確籍籍無名,不過就像劉禹錫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而聚仙山,以前是一座無名小山,傳說曾有謫仙下凡,於山上苦修數百年,直到得道飛升時,有仙人下凡觀禮,被山下村民看到後,從而得名聚仙山。
聚仙山風景極為秀麗,山上有座古道觀,名為聚星觀,是一個遊方道士聽聞謫仙飛升的傳說後,為了尋找仙人修行之地創建的。
聚仙山下,一個穿著道袍,頭上紮著發髻的少年,正背著一袋大米準備往山上走去。
“呼~呼~,為了不天天吃麵條,我也是拚了。”
少年名叫薑小洛,今年十六歲,長的眉清目秀,是山上聚星觀裏的小道士。
因為師傅是北方人的緣故,所以喜歡吃麵食,薑小洛跟著吃了幾個月,實在受不了,今天一大清早便下山買了一袋米,打算改善一下夥食。
至於他年紀這麼小,為什麼會上山當道士,那就得從他小時候的一段經曆說起了。
薑小洛出生在聚仙山下一個小村子裏,在他兩三歲時,父母雙雙外出務工,他便交給爺爺奶奶帶著。
眾所周知,鄉下人一般白天都會出去幹農活,村裏一群小孩子也沒人管,七歲那年,薑小洛因為和小夥伴捉迷藏,跑到山裏太遠導致迷路了。
下午,幹完農活的爺爺奶奶回來,這才發現孫子不見了,急忙召集村裏人一起找,最後找了兩天也沒找到,人去哪了呢?
原來這小子一開始為了不被小夥伴找到,躲得太深了。又因為年紀小,不明方向,硬是一路從山下走到了山上,一直走到聚星觀門前,這才堅持不住昏迷在觀門前。
觀裏一老道發現後,心裏一驚,馬上把薑小洛帶回聚星觀一頓救助,可能是祖師爺保佑吧,老道一番檢查下來,發現他隻是受到驚嚇,又渴又餓累昏了。
當既又是喂水又是喂稀飯的,完事又讓他好好休息。等第二天薑小洛醒來,老道這才問清楚原由,然後立刻下山送他回家,當時薑小洛父母得到消息也趕回來了。
一家人本來已經絕望,沒想到被老道送了回來,經曆了這次失而複得,了解了事情經過,一家人感激涕零,千恩萬謝,當即決定好好報答老道,結果老道分文不取。
隻是提了一個要求,要收徒。又怕薑小洛家裏人不同意,覺得他挾恩圖報。老道就說“一個七歲孩子,在山裏迷路兩天,又餓又渴,山裏這麼多野獸也沒襲擊他,還讓他找到了山上道觀,這孩子天生與道有緣。”隨後又表明,他也不強求把薑小洛帶上山,隻要這小子入道門,暑假寒假去觀裏學習就好。
至於薑小洛以後想不想當道士,老道也不會幹預。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薑小洛家裏人也覺得自家孩子是祖師爺保佑,拜入道門也能報答救命之恩,更何況也不耽誤孩子讀書成長和以後發展,又能跟著道長學點強身健體的功夫,便毫不猶豫同意了這個要求。
從此以後,一到暑假寒假,薑小洛便多了個身份,聚星觀小道童。
……
臨近中午,薑小洛終於背著米氣喘籲籲的回到了聚星觀,因為山路不好走,又背著一袋米,硬是爬了兩三個小時。要不是薑小洛長年累月的練功,一般人還真吃不消。
薑小洛把背上的米往地上一放,拿袖子擦了擦一臉的汗,鬆了口氣,一屁股坐到台階上,衝著廚房喊道。
“師父,米打回來了,飯做好了嘛?”
“好了好了,辛苦我乖徒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