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時鍾,阿芫在這裏愉快生活了五年多,這算是為這個世界做的唯一一點小貢獻吧。

阿芫對其他洲人民的生活方式並不了解,但她可以肯定的是,濟恒洲的生活確實非常愜意悠閑,悠閑得大家都慢悠悠地生活,不太注重時間的流逝,在測量時間的技術方麵,仍然使用一些傳統而簡單的工具。

阿芫搬到小木屋後,她真的覺得很需要一個方便實用的時鍾,就跑去跟爹爹描述了一下關於時鍾的想法,但裴文劭一個教曆史的實在不太能實現女兒的願望,又不想看到阿芫希望落空的樣子,便厚著臉皮帶著女兒去隔壁家叨擾了。

隔壁住著三代同堂的一大家人,男主人姓楚,他們家最小的孫女叫楚琳,比阿芫大兩歲,是個非常活潑的小女孩,楚叔子承父業供職於工造司。

楚爺爺聽裴文劭說了來意之後,對時鍾這個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拉著阿芫詢問時鍾的製作細節,然而,阿芫對於時鍾的具體製作過程也不是很了解,隻能給出一些大概的描述。

但這並不能阻礙楚爺爺刻苦鑽研的研究精神,拉著兒子一起投入到時鍾的製作中,時不時組團過來和阿芫討論一番。阿芫也很希望楚家父子能把時鍾做出來,就盡可能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說出來,期望能提供一點靈感或者啟發。

經過半年時間的不懈努力,父子倆終於製作出了一個精巧的時鍾,阿芫房間裏這個,就是前不久楚爺爺送給她的,當時爹爹想要支付製作費,楚爺爺沉浸於開發新技術的快樂中硬是沒要,最後娘親送了好幾盆精心培育的花作為謝禮。

後來,官府想把這種時鍾推廣開來,工造司派人來兩家接洽,希望得到時鍾的技術授權。

爹娘讓阿芫自己做決定,楚家父子的天賦都點在了手藝上,對經商毫無興趣,兩家人經過友好協商,決定將時鍾和技術打包賣給官府,阿芫分得了一筆不菲的創作費,有了這輩子第一筆存款,高興的一晚上沒睡著覺。

咳,這都是後話了,現在她還在回味那種意識超然的感覺。

阿芫非常喜歡那種感覺,從此以後每天晚上都會跟著光線流轉,從小光線跟到大光線,然而,盡管她一直努力嚐試引導這些光線,卻始終無法做到。

但竹林居裏的可以了,跟著大光線流轉一段時間後,阿芫發現她可以讓竹林居裏的光線,跟隨她的意識流動,這個發現讓她心情格外激動,距離她打開竹林居快一年了,可直到現在她看得懂的書還是寥寥無幾,阿芫覺得這次的進步肯定會是一大步!

為了不破壞竹林居本來的麵貌,阿芫來到古木區,打算用這片區域練手,動手之前還是禮貌詢問了一聲:“這片古木我可以用嗎?”當然不會有回答。

集中注意力,不斷引導藍色小光線彙集到自己的手心,慢慢形成一個藍色光球,睜開眼,一小滴水輕輕地躺在自己的手心上。

阿芫不禁感歎:“這真的是個魔法世界吧?”

去書架找到一本叫《萬物息術》的書,阿芫記得裏麵畫了很多配合手勢的意識流轉軌跡,自從學會了穀氏息法後,她已經明白了,最重要的是意識引導,手勢隻是讓意識引導更為準確的輔助工具而已。

拿著書回到古木區,用意識引導配合凝水手勢,阿芫看到一個小範圍內的藍色光線一齊朝自己這邊彙集,形成一個稍大些的藍色光球,這一次凝成的水珠跟光球大小相同,看來配合手勢引導效果更好。

因為空間裏的一切都是靜止的,水珠被凝出來後,失去意識引導會一直停留在原地,例如此刻,一大一小的兩顆水珠就這樣飄在半空中,而且,水珠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將古木中儲存的水移了出來,阿芫觀察過,被她移動過光線的那一小截樹幹確實比周圍的要幹燥一些。

由此,阿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萬物息術裏找到一個叫“息刃”的術勢。這個術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收集光線再經過意識改造加工,形成一股新的能量,可以把這股能量轉化為刃,就是當刀使。

阿芫發現水可以轉移後,這些古木在她眼中就不是樹了,而是木材,沒錯,阿芫想在空間搭個小木屋,畢竟竹林居是穀醫珍視之物,她在裏麵總得小心些,萬一不慎磕壞了什麼,她也賠不起,但在自己的小木屋就不會有這些顧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