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啟1578年秋,庭院中銀杏樹顏色金黃,樹下石桌旁坐著兩人,正是阿芫的父母。
陽光從葉片縫隙中和煦灑落,微風於發絲間溫柔拂過。
李清和一身淡藕荷色常服,用一根素色玉簪簡單固定住發髻,手裏拿著一封信,這是承運司的信使剛送過來的。
“父親信上說,母親這兩年身子一直不大好,夫君,舟舟如今也快滿兩歲了,等到今年元歲,我們一家人回中洲去看看好不好?”
看完了信,李清和心中忍不住擔憂,拉著身旁男人的手商量。
裴文劭側身攬過她肩膀,低頭輕聲安撫:“好,你別擔心,等書院放了假,咱們就回中洲。”
聽了這話李清和還來不及高興,就聽見從正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身穿白衣紅裙的清秀小姑娘,眨眼便到了跟前。
“娘親,舟舟又哭啦!您快去幫我哄哄。”阿芫火急火燎地跑過來搬救兵。
“誒,你們姐弟倆可真是冤家。”李清和邊說邊站起身,放下信,急忙往屋裏走去。
眼含笑意看著清和回了屋,裴文劭伸手拿過桌上的信看起來,嘴上忍不住調侃阿芫:“又做什麼了?”
阿芫提著小裙子坐下,順手給自己倒一杯茶,回道:“難得這小子今天起得比我晚,我就想悄悄捏捏他的小臉兒,哪成想他這麼容易就醒了,我動作明明已經很輕了。”
深吸一口茶香,淺淡清爽,煞是好聞,轉頭看向自家爹爹,問:“信上說什麼了?”
“你外祖父來信說,你外祖母最近身體不適,不出意外,咱們冬月便會回中洲去。”
說罷,輕歎一聲,將信折好裝回信封。
阿芫怔住,她知道大伯之前來信說,中洲目前有職位出缺的事,字裏行間還透著想讓父親回中洲生活的意思,想到這兒阿芫忍不住開口問爹爹:“那去了中洲我們還會回來嗎?”
裴文劭看著小姑娘急切的神情,知道她舍不得這裏,伸手摸了摸女兒的頭。
“阿芫乖,不管在哪兒,我們一家人總會在一起,到時候爹爹再給你建個兩層的小木屋,好不好?”
聽到這話,阿芫便知此事已成定局,雙手撐著下巴,仰頭看向這棵高大漂亮的銀杏,滿眼都是留戀,七年了,這是阿芫在這兒度過的第七個秋。
七年前,阿芫降生在這裏,麵對周圍完全陌生的環境,聽不懂的語言,還有不能自主的身體,她滿心的惶恐不安,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這是什麼地方,隻能悄悄觀察打量。
阿芫是裴文劭夫婦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身體健康,但李清和很快發現孩子有些異樣,不愛鬧、不愛動彈,安靜地有些過分。
這讓李清和憂心不已,害怕女兒有什麼隱疾,跟裴文劭商量過後,夫妻二人開始四處尋醫問藥,求神拜佛。
知道父母不斷為自己奔波勞累,耗費心神,阿芫在熟悉了周圍環境之後,開始接受了現實,畢竟能有機會重活一世,怎麼看都是她賺了。
裴文劭看著女兒一天天活潑起來的可愛模樣,遂給孩子取名:裴熙悅,希望小姑娘能一直這樣快快樂樂的,裴熙悅小姑娘小字阿芫,這是娘親給取的。
小時候娘親抱著她,哄著她開口發聲,看著不厭其煩一直重複同一個音節的溫和臉龐,阿芫沒忍住跟著念了一聲,然後看到爹娘高興成二傻子的樣子,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作為文盲的心酸與無奈。
爹爹平日裏要去濟恒第一書院任教,阿芫就跟著娘親識字,為了擺脫文盲狀態,奮發向上。
李清和瞧女兒這生氣勃勃的樣子,也徹底放下了心中隱憂,一個急著學,一個樂得教,掃盲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阿芫對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學會說話後,每天求知若渴地纏著爹娘問東問西,才終於有了個大致了解:這個世界的大陸由十三洲組成,地域非常廣闊,以中洲為中心,其他洲四散分布,她出生所在的濟恒洲,位於中洲西南方向,與中洲隔海相望。
一千五百多年前,這個世界爆發了一場大戰,史稱滅世之戰。關於大戰的具體情況,阿芫不了解,爹爹也不知道,說是因為沒有留下相關的曆史記載。
隻知大戰結束之後,所有大洲都是滿目瘡痍,生靈塗炭,人類所剩無幾。
這時一個叫林正蕭的人站了出來,他將所有幸存者彙聚到中洲,帶領人類重建社會文明,恢複自然生態,自此曆史進入新啟時代,采用新啟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