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這樣,黃守宗的兒子和孫子們也不敢把現如今自家買賣的慘淡狀況告訴老太爺黃守宗。
在封建農業社會裏,一個人能活到八十多歲,還能保證頭腦清醒身體健康的,這是很少見的。要知道,以帝王至尊的身份和條件,明代帝王的平均壽命還不到四十歲,而以“能活”而著稱於世的滿清皇帝的平均壽命也才五十來歲。像黃守宗這樣八十多歲的高齡還耳清目明的狀態,也隻有現代社會的老人們可以媲美了。
活了八十幾歲,一輩子幹的又是做生意這樣的事情,黃守宗的人情世故可不是一般的毛頭小子能夠趕得上的。所以即使知道家裏的情況不好,可是黃守宗還是不懂聲色的好吃好睡。他想的很明白,家裏如今的日子可是已經到了死不起人的狀況了。一旦自己在這個時候咽了氣,光是操辦個白事就得把家裏折騰垮了。
正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死給兒孫帶來麻煩,所以黃守宗每天除了吃好睡好之外,還會在自家後院溜溜彎鍛煉鍛煉腿腳。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黃守宗這樣明白事理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加智慧。他的一個今年已經五六十歲的侄女就是這樣的人。
1632年四月裏的一天,早就已經嫁出去多年的黃守宗的大侄女孫黃氏就跑到黃家借糧食來了。
孫黃氏年輕的時候通過黃家的那個在吏部當差的親戚的關係,嫁給了一個戶部的年輕吏員。在黃家的姑娘裏麵,就屬她嫁的最好,日子過得最舒服。
六部吏員別看大多都是秀才出身的底層讀書人,可是這些人常年累月的把持著基層的位置,使得這些人在自家人世代把持的位置上通過各種吃拿卡要,一個個都是一幅腦滿腸肥的樣子。
孫黃氏的丈夫,一個叫孫文舉的戶部吏員就曾經在和黃家人喝酒的時候吹噓過什麼各省高官的打賞啊,什麼地方衙門的孝敬啊之類的話,黃家人可以說是聽得滿耳朵都是。
孫文舉也真不是吹牛,孫家的日子過得也確實是不錯。這樣一來,在黃家人麵前,作為侄女婿、侄孫女婿的孫文舉因為瞧不起黃家人的生意人身份,肯定就會在言談中表現出非常失禮的不恭敬來。
孫文舉瞧不起黃家人,黃家人倒也沒有什麼想不開的。但是嫁給而孫文舉的孫黃氏也染上了自己丈夫的毛病,在自家人麵前趾高氣昂。
黃家人身上確實有生意人的和氣圓滑不假,可是這也是分對象的。孫黃氏在黃家幾次表現出冒犯來,不高興的黃守宗就不再允許孫黃氏登門,徹底和孫家人斷絕了來往。
幾十年都過去了,到了如今這個人人艱難家家難過的青黃不接的年月,孫黃氏突然登門借糧,黃家的小字輩沒有辦法,隻能對她實話實說,言明自家的米缸裏麵也是見了底的。誰也沒想到,孫黃氏五六十歲的人了還是那麼沒腦子缺心眼,居然跑到老太爺那裏去嚷嚷去了。
看著頭發斑白滿臉皺紋的侄女在自己麵前大聲的哭嚎,黃守宗心裏歎了口氣。自己這個侄女是黃家的姑娘裏顏色最好的一個。不僅顏色好,而且她娘也狠心,早早的就給他裹了小腳。正是因為這顏色和小腳,她才得以嫁到好人家去。
當初自己的侄女在自己家麵前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把家裏的女人都給得罪了。黃守宗也是為了家宅平靜才硬頂著損失戶部小吏顧客的壓力,和孫家斷了往來的。所以這要說起來,在他心裏他還真就就不怨孫家人,而是覺得自家的侄女不懂事不會做人。
但是幾十年過去了,看著嚎啕大哭,也到了做祖母的年紀的侄女,黃守宗也心裏早就沒有什麼負麵的情緒了。他讓孫黃氏站起身來,對她說道:
“我不管家事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家裏什麼事情,都是老大家的小六子做主。但是既然你要和我見麵,那我就聽你說說出了什麼事情了。”
事情說起來也簡單。大順朝現在缺錢缺糧,而且高迎祥大皇帝想要學習兒皇帝石敬瑭,向複興黨買糧買米,送錢送禮。但是高迎祥大皇帝又心疼自己的腰包,所以他就想到了“拷餉”這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