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建設新湖北 5(1 / 2)

像藍大槐這樣的,不過是個普通的老百姓,過的是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說不得某一天就會被災荒或者地主老財的高利貸之類的給弄沒命的人會關注國家大事的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

在封建農業社會裏,或者說在通訊科技和大眾傳媒沒有發展到如今這個水平的一切時代裏。陶淵明寫的那篇《桃花源記》裏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情況才是老百姓對於外部世界的正常認知。

當然了,像藍大槐這樣,也主要是因為他有個藍桐樹這樣能夠在縣城裏做小生意的叔叔的原因。如果沒有這樣一個人肯和他談談皇帝姓朱這類的事情的話,像藍大槐這樣的人,甚至都沒辦法知道如今的皇帝是誰家。

不過這也和藍大槐自己的經曆有關係,他畢竟是到過永興鎮這樣的市鎮工作過的。

其實不說在封建農業社會裏,就是在今天,在湘西不也有那種不知道國家主席是誰,然後詢問怎麼稱呼人家的事情發生嗎?

可見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程度,在絕對意義上決定了人類對於事物認知的能力。

因為生存問題,因為認識水平的問題導致的差異,一方麵對複興黨開展工作是有好處的。老百姓不在乎誰當家,老百姓不關心誰做主。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管理國家的人是張老爺王老爺還是趙老爺,他們都不在乎。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對於複興黨的出現,表現的是一種麻木的淡然。

麵對這樣容易被控製好被擺弄的老百姓。王書輝作為一個現代人的個人情緒是怒其不爭的。但是對於大部分複興黨人來說,這樣的老百姓倒是有利於他們開展工作。

不過從另一個方麵講的話,想要向這樣的老百姓宣傳道理,想要讓這樣的老百姓認同複興黨,支持複興黨,又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目前在複興黨內有一種思想就是,現在的這些老百姓,特別是四十歲以上的那些“老年人”,建設新中國的任務,獲得自我解放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是指望不上他們了。即使他們通過掃盲教育能夠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文化,可是他們的思想都已經固定了。所以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

不過複興黨內的人也都知道,他們的老師王書輝對於人民群眾的看法可不是這樣的。在王書輝老師口中,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是複興黨服務的對象。所以像那種對老年人不報希望的想法,大家也隻是在私下裏想一想,說一說,在明麵上,沒人會公然的持這種論調。

王書輝知道人民群眾當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但是問題是,王書輝這個現代人,根本就不知道怎麼發動群眾,怎麼開展群眾工作。他所處的時代裏,人民群眾是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被統治階級存在的。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那個時代,他可沒有經曆過。

所以像一切現代人一樣,滿腦子革命理論的王書輝,采取的是一種不那麼革命的辦法來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

也就是說,王書輝要用被很多人視為修正主義的“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來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目前階段上來看,王書輝領導的複興黨在這方麵的做法似乎很見成效。

比如說藍大槐的妻子藍趙氏就對藍大槐的“精分”感到非常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