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務上下級服從上級,在生活待遇上人人平等。這是複興黨內一直以來堅持的一個方針政策。這一點,在複興黨的部隊裏體現的最為直接和明顯。
就以執行終結者計劃的先遣艦隊來說吧。在船上,普通戰士和軍官幹部的待遇是完全相同的。像那種軍官們自己在自己的一個小餐廳了單獨吃飯的情況,在複興軍的海軍裏就是不存在的。
不管吃的好還是吃的壞,不管是吃新鮮的飯菜還是吃長了毛的軍糧。無論是軍官幹部還是普通戰士,他們都是在甲板上一起吃飯,而且吃的是一樣的東西。
在複興軍的海軍艦船上,或許軍官幹部和技術兵不需要幹那些洗甲板之類的工作。但是這隻是業務區別,而不是因為地位不同造成的。人人平等,官兵一致,在複興黨的所有部隊裏都是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除了在吃住這些基本的事情上,在工資和津貼收入上,也不存在地位上的區別。但是存在著業務水平上的區別。
在複興軍裏,軍銜和職位有關。隻有相應的軍銜才能擔任相應的職位。可是決定軍銜的可不是職位,而是思想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軍事技能三大考核的綜合成績決定的。也就是說,在複興軍內部,無論是什麼人,隻要三大考核的成績和相應的實踐積累時間這些完全量化了的數據達到標準之後,才能獲得相應的軍銜。獲得了相應的軍銜之後,才能承擔相應的職位。
這樣一來,複興軍的軍官,就是先通過考試和考核然後獲得軍銜,再按照軍銜安排相應的職位的。與此同時,無論是分房子還是工資級別和福利級別,也都是按照軍銜發放的。承擔技術工作的士兵的工資和待遇要比艦長和政委高的情況,在複興軍的海軍艦隊裏比比皆是。
權力和地位無關經濟收入,但是業務水平和技術水平直接和經濟收入相掛鉤。這樣的製度,在複興黨的所有機構裏都是一樣的。
在進行了三個月的海試並按照總部提供的海圖,全麵的勘測了從艦隊基地到遼東地區的航海線路之後,由五艘風帆和蒸汽混合動力的千噸級海船組成的複興黨的第一支海軍艦隊回到了他們的母港枝江。
在17世紀這個時代裏,航海工作就已經是一個具有一些技術含量的工作了。但是和現代社會不同,因為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製,航海技術還沒有高端到普通人都無法掌握的程度。
就是在自然情況下,隻要會遊泳再加上暈船暈的不是那麼厲害的話,身體素質好一點兒的人,要是在海船上適應個幾個月,而又僥幸沒有死掉的話,那他就能成為一個基本合格的水手了。
相對於普通船員,倒是這個時代的海船船長們確實掌握了一定的技術。當然了,這種技術甚至都不是每一個船長都掌握了的。一般來說,隻有承擔遠洋工作的船長,才會掌握看海圖、辯方位的技術。
不過這些技術也並沒有高端到哪裏去。那些都是文盲出身的遠洋船長,非常注意保密自己的航海技術的原因就是,隻要是個人,接受了一定的訓練,就能具備這樣的技術了。
從技術等級上講,複興黨目前的艦船技術全麵超越這個時代。無論是鐵肋木殼的艦船結構還是蒸汽機提供的自行動力,這些東西都要領先世界超過兩百年左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