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和剩餘價值剝削概念相對應的一種概念。
我們就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立場來理解的話,按勞分配這個概念指的就是,你幹了多少活兒,做了多少事,你幹的活做的事所產生的價值,都要歸你這個勞動者所有。
按勞分配這種分配製度,和資本主義的剝削製度是爭鋒相對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必須接受資本家的剩餘價值剝削。也就是說,一個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價值絕大部分都被資本家奪走了。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因為生產資料的公有製度,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價值,除了其中一部分必須上繳國家作為國家運營的成本以外,他的大部分生產所得都歸他個人所有。
按勞分配這種製度,無論是對封建社會的剝削者來說還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者來說,都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
在這些人看來,土地、農具、耕牛、廠房、機器、甚至勞動者本身都是他們的東西,這些東西所產生的一切價值,就都應該歸他們所有。勞動者吃他們的,穿他們的、住他們的、用他們的,勞動者本身就應該屬於他們。那麼勞動者付出勞動產生的價值,自然而然的也應該歸他們所有。
剝削製度這種東西能夠從奴隸社會開始到現在存在幾千年的時間,這個東西本身要是沒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是不可能站住腳這麼長的時間的。但是剝削製度這個東西,無論是在奴隸社會還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它都必然的要產生周期性的它本身無法解決的內在矛盾。
奴隸社會的暴動,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這些都是剝削製度的不合理性積攢到一定階段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自然而然的產生的重新洗牌的過程。如果剝削製度真的像統治者本身宣傳的那麼美滿和完好的話,奴隸社會怎麼會進化到封建社會的,封建社會又是怎麼進化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呢。
新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之所以會產生,也是因為資本主義本身的周期性矛盾一直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內部洗牌,發生周期性危機的情況下,由先進的思想家總結經驗和教訓後尋找出來的解決這種周期性矛盾的辦法。
要知道,剝削製度這種東西在一定的曆史時期內它是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活力的。可是,一旦到了它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品的時候,周期性爆發的各種危機,就會直接的威脅和破壞人類社會本身。
新的,先進的社會製度和思想理論不是因為創造和探索這些社會製度和思想理論的人對於舊的社會製度和思想理論有什麼個人仇恨而進行這方麵的工作的。
因為那樣的原因,往往產生的是造反者。而隻有出於解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這樣純粹和明確的原因的時候,才會產生真正的革命者。
肖文龍這個人雖然不怎麼關心自己家的收入是怎麼產生的。自己的大善人父親是怎麼進行生產的。可是作為地主的兒子,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的一份子,即使肖文龍一直以行醫為生,可是他還是本能的對於閆愛華的觀點感到不舒服。
在新崗位工作了一個星期之後,他在休息日找到了勞改營警衛隊政委閆愛華向他討教問題。
這個時候的肖文龍已經搞清楚了自己為什麼會對閆愛華說的按勞分配製度不滿意的原因了。他覺得地主也是百姓中產生的。地主也是靠著一點點兒的積累才能夠從平民成為地主的。從這個角度講,地主也是通過勞動獲得的生產資料。這樣看來,地主對於雇農們的剝削就具有合理性。
閆愛華作為第三批加入複興會的黨員,在複興會裏學習的理論知識裏,給他震撼最大的就是複興會對於曆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教育。就是通過曆史唯物主義,閆愛華才真正的明確了複興會的先進性和革命性。而通過對政治經濟學的學習,閆愛華的思想才從對地主老財的個人仇恨上升到了對整個階級社會的批判性認識的。
複興會的黨員們對於地主老財的認識,是隨著王書輝在明朝末年的實踐不斷的進步的。最開始的時候王書輝偶爾對於封建地主階級們還會有治病救人的興趣。可是現實無情的教育著王書輝和複興會的黨員們。
除了極少數,或者說鳳毛麟角般的極少數開明地主能夠接受複興會的思想,選擇從農業地主轉化為工業資本家以外。絕大多數,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九的地主老財們,腦袋像金剛石一樣不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