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2(1 / 2)

“什麼人站在勞苦大眾方麵,他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封建地主階級方麵,他就是反動派。”

“什麼人隻是口頭上站在勞苦大眾方麵,而在行動上則另是一樣,他就是一個口頭革命派,”

“如果不但在口頭上而且在行動上也站在勞苦大眾方麵,他就是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我們複興會所有的會員,必須要做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我們複興會的使命,就是要領導勞苦大眾,徹底的打倒反動派!”

——1622年·王書輝·《複興會的土地政策就是土地革命》

公元1622年的鬆滋縣城,看著破敗不堪。

倒不是說鬆滋縣的城牆如何的斑駁破敗了。外麵看著,鬆滋縣的城牆狀況還算是良好。可是,空無一人的街道,把守在城門口的,無精打采,瘦弱不堪,穿著破破爛爛的號衣的守城兵丁,卻給顧君恩這樣一種感覺。

兩個像條癩皮狗一樣的兵丁,還想要湊到馬車旁邊來弄些外快呢。可是,他們很快就被一個複興軍戰士用刺刀逼到一旁,腦袋上也挨了兩槍托。

複興軍的戰士們,已經有了非常強烈的軍人榮譽感了。這和他們長期的訓練,不停的學習,不間斷的幫助群眾,樹立起人民子弟兵的觀念,有著直接的關係。

他們已經把自己看的非常的重要,認為自己是救亡天下窮苦百姓的重要力量了。幾次接觸過大明朝的兵丁之後,複興會的戰士們對於一切大明朝的兵丁都非常的鄙夷。認為他們根本就不配被稱為士兵。複興會的戰士們普遍認為,他們的存在,是對軍人這一崇高身份的侮辱。

顧君恩看到車外的這一幕輕輕的搖了搖頭。作為一個大明朝的讀書人,顧君恩對於王書輝大搞先軍政治,對一切複興會的成員都進行軍事化訓練和管理的做法,必然的有著一些不讚同。

可是,在複興軍裏,就是最低級別的列兵,也熟知曆史。他們能寫能算,愛學習,愛讀書。這讓顧君恩又很難說出複興軍是一群粗鄙武夫的話來。

在顧君恩心裏,他是把王書輝看成是實行秦政的人物的。

王書輝為了讓顧君恩能夠更好的接受到深刻的教育,為了讓士紳們對於顧君恩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專門的安排了顧君恩的排場。精致的四輪馬車,一個排軍容整齊的士兵,就是顧君恩的排場了。

整個鬆滋縣的街道上,現在一個行人也看不到了。因為所有跑到縣城避難的災民都被複興會吸納。所以,鬆滋縣城裏倒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一個總人口不過三四萬的小縣城,超過一半的人都離開了。在災年裏,縣城必然是這樣一幅蕭條的景象的。

原本這個情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身處複興會,眼看著複興會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就建成了一座新城,建起了五個大農場,把近兩萬的災民安排的井井有條。再看到代表著大明朝對鬆滋縣的統治的鬆滋縣城一片蕭條。顧君恩心裏也不自覺的產生了“天命不在大明”的感覺。

廢了半天的力氣,問了好幾個人,顧君恩一行才打探清楚伍家府邸的位置。把王書輝的帖子遞給一個倨傲的門房之後,顧君恩一行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顧君恩對於自己將要受到的冷遇,是有心理準備的。他現在並沒有把自己放到王書輝的幕僚的位置上,而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初秋戰國時代的說客。實際上,在他心底深處,他是強烈的希望能夠幫助鬆滋縣的地主士紳們,免除一場滅門之災。把他們引導到用土地換資金設備,發展工商業的正確道路上去的。

在複興會不過呆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顧君恩就已經習慣了複興會的快節奏生活了。

在複興會裏,無論是什麼問題,無論是什麼事情。隻要一句話說到了,這事情是怎麼回事,立即就會有相應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怎麼辦,立即就有相應的人來解決。不管這個人回答的對與不對,這件事情解決的好與不好,複興會的幹部們,至少工作起來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的。

顧君恩最初還有些不習慣複興會的這種工業化的快節奏。可是,在複興會呆了這麼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後,顧君恩對於地主士紳們的這種晾人、給下馬威的虛架子和慢節奏,就變得相當的不耐煩起來了。

在顧君恩心裏,他覺得自己是來救這些地主士紳們的命的。這些地主士紳還真夠沒有眼力價的。

看了一下馬車裏的時鍾(目前複興會的工業最高成就,就是這款每天的誤差都有十分鍾以上的,有現代掛鍾那麼大的機械時鍾。別看誤差驚人,可畢竟是批量生產的啊。),自己已經白白的等了有一個鍾頭半個時辰的時間了。伍家的大門還是關的死死的,紋絲不動。

就在顧君恩準備再次和那個倨傲的門房交涉的時候,伍家大門旁邊的一個小偏門打開了。一個青衣小帽,鼻孔朝天的小廝大步的走了過來,對顧君恩說道:“我家老爺說了,看在顧先生同是斯文一脈的份上,請顧先生入府一見。這些粗漢就在外麵候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