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為什麼《西遊記》能成為中國文學最大的IP?(1 / 2)

56

為什麼《西遊記》能成為中國文學最大的IP?

我說《西遊記》是中國文學最大的IP,應該不會有太多讀者反對。請注意,最大的IP,並不等於文學價值最高的作品。中國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中,文學價值最高的,公認是《紅樓夢》,這個毋庸贅言。但若論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程度,以及被改編成其他衍生作品的次數,我相信《西遊記》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近些年國內影視作品的改編,仍然在借用《西遊記》中的資源。比如2015年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以及2023年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中的第一個故事《小妖怪的夏天》。

那麼《西遊記》為什麼會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我想,可能有以下五點原因。

第一,簡單有力的人物動機。文學人物的行為,需要有動機。對老百姓來說,這個動機需要簡單有力。簡單,就是一聽就能記住;有力,就是一聽就覺得有意思,真夠勁兒!請注意,這是判定優質IP的標準,而不是衡量文學價值的標準。

我們來比較一下四大名著的人物動機。

《紅樓夢》裏的賈寶玉、林黛玉這些人,平時都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幹?普羅大眾估計一時根本說不上來。

《水滸傳》裏的梁山好漢,為什麼要造反?因為官逼民反。你看,簡單有力。但《水滸傳》這本書很擰巴,既講官

逼民反,又說投降招安的宋江是“忠義之士”。這就導致《水滸傳》裏很多具體的故事深入人心,比如風雪山神廟,比如血濺鴛鴦樓;但整本書還講過些什麼,尤其是“英雄排座次”之後梁山還發生過些什麼,老百姓其實沒什麼概念。所以,《水滸傳》並不是特別優質的IP,看它影視劇和遊戲作品的改編頻率就知道了。

《三國演義》裏的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那麼拚?為了興複漢室!簡單有力。而且《三國演義》的基調很統一,一直到諸葛亮六出祁山,都在堅持興複漢室。這是《三國演義》成為優質IP的前提,三國題材的影視和遊戲改編都很多。

最後是《西遊記》。唐僧師徒為什麼要西天取經?為了成佛!簡單有力。而且對老百姓來說,成佛就能長生不老——這可比興複漢室更有意思。所以,《西遊記》中的人物動機最簡單,也最有力。老百姓一聽說唐僧師徒,立刻想到西天取經。這是《西遊記》的魅力來源之一。

第二,複雜立體的人物塑造。小說的根本使命不是講故事,重要的是塑造人物。衡量一部作品成敗的關鍵,是人物的塑造成功與否。

四大名著中人物塑造最成功的,當然是《紅樓夢》,隻要是出場的人物,哪怕是焦大、劉姥姥這樣的配角,都讓人難以忘懷。相比之下,《西遊記》的人物塑造,可能在配角上

略遜色一點兒,妖魔鬼怪的性格特征並沒有特別強的區分度;但在主角團的塑造上,是絕對成功的。主角們不僅性格鮮明,而且形象複雜立體。

唐僧是怎樣的性格?基調是文雅、懦弱,但小說中不時一閃而過,揭露他的自私、涼薄。比如他在女兒國誤喝子母河水,身懷有孕,第一反應居然是想吃服藥,把胎兒打掉。和他一起懷孕的豬八戒,尚且是在求孫悟空找接生婆,免得生孩子時沒有準備。文雅、懦弱和自私、涼薄交織在一起,這就是唐僧性格的複雜立體。

豬八戒是怎樣的性格?基調是懶惰、縱欲,但他也有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比如在七絕山稀柿衕(t㱴ng),積累多年的爛柿子攔住去路,惡臭無比,當時正是豬八戒變作一頭大豬,砥礪前行,拱開了道路。這就是豬八戒性格的複雜立體。

沙和尚是怎樣的性格?基調是憨厚、誠實。但他在加入取經團隊之前,是流沙河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曾吃掉九世取經人,還把他們的骷髏做成項鏈,掛在胸前——仔細想想,何等恐怖!這就是沙和尚性格的複雜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