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走上前,覃毅連忙抱拳致意。
老人見狀擺了擺手,覃毅小時候也受過自己的指點,而現在看見這晚輩如此的有出息,也是欣慰地點了點頭。
這樣的年紀已經是四境修士,這個修為速度,不能說用“天才”這個詞來誇耀吧,也是足以說遠超常人了。看來這次派覃毅下山接應,看得出靈韻派那邊對此事的重視。
“覃毅,來來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陳平安,陳小兄弟,今夜多虧了他們一行人,我和公子才能安然無恙。”
隨後孫伯便一一向覃毅介紹了遊學四人。
聽到孫伯先前的言語,覃毅心中十分訝異,他能感受的出孫伯的話語中沒有摻雜太多客氣或者恭維的言語。自己眼前這個背劍少年郎,一副不比林戚大幾歲的模樣,難道是個世外高人不成。
出於禮貌,覃毅並沒有對陳平安投去過多的打量視線,隻是禮節性地點頭致意。一時之間,覃毅倒是有點看不透那個名叫陳平安的少年。
聽到孫伯介紹覃毅的身份後,陳平安也是起身抱拳,林守一他們在恰當的時候點點頭表示問候。靈韻派的內門弟子,想必道法修為並不會差到哪裏去,有他們一行人保護林戚,陳平安倒是放心了不少。
孫伯粗略地為靈韻派眾人描述了之前與紹家三兄弟的爭鬥過程,不過老人故意忽略了陳平安背後的長劍引起的天地異象,並且模糊了鈺彩作為百花福地的弟子身份,隻道是一位熟識的修道仙師,替他們打破了對峙的僵局,捉拿了瘦高個和壯漢兩人。
陳平安再一次體會到了老人的處事周到,對此頗為感激,俗話說財不外露,自己身上背著這樣一把長劍,難免會讓某些人打主意,更何況自己當前的修為,並不能保護手中長劍不被他人覬覦。
待兩人聊完,林戚適當地提出要回林府休息一晚上,明天在動身的想法。覃毅當然不會有意見,既然紹家三兄弟已經不是一路上的禍患,那麼休息一個晚上也不會耽誤什麼事情,何況自己身邊的同門好友隨著自己一路奔波趕來,能夠歇息一晚是最好的了。而孫伯自然是采納了自家公子的提議。
林戚轉頭邀請陳平安一行人也前往林府作客,休憩整頓一番,讓他盡一盡地主之誼,作為今夜出手相救的報答。陳平安卻說得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見,而當與林守一他們說完這檔子事後,竟然連李槐都出奇地表示既然都出了城,就不回去了,何況深夜拜訪實屬不妥。陳平安轉述了他們的意思後,林戚的神情顯得有些失落,不過他很快調整好心態,約定以後有機會再見。當林戚與孫伯一行人遠去時,陳平安看到林戚用手指了指他自己的胸口,少年郎會心一笑。
驪珠洞天,槐黃縣小鎮上,一座簡易的學堂安安靜靜地矗立在那。曾幾何時,此處充滿了朗朗讀書聲,蒙學的稚童們在此念書寫字,教學的夫子則是在此教書育人。課堂外,孩童們的嬉戲打鬧聲代替了一板一眼的讀書聲,教學先生從來不會要求他們不準在學堂裏在打鬧,反而非常鼓勵同伴之間的你來我往的遊戲。不過儒雅的教學先生也有自己的課堂規矩,特別是當某些學生沒有完成布置的作業時,手心的一頓板子也是免不了的。而這些都還好,最讓教書匠頭疼的是個叫做李槐的孩子,前幾年還會在課堂上尿褲子。這時的教書先生不但要穩住課堂紀律,讓其他孩子別瞎起哄,還得領著李槐去那溪水邊為他搓洗褲子。作為教書先生學生兼書童的趙垚就要維持課堂秩序,領著大家開始朗讀課文。
如今的學塾早已沒了往日的熱鬧,小鎮的百姓隻知道教書先生突然說是要去遠方,學塾沒辦法再辦下去了。有的學生家長因為手頭拮據,也就不讓孩子繼續學習了,本就隻是想著能夠會寫幾個字,逢年過節的時候能夠給家裏寫信題春聯就可以。而有的家境殷實點的學生,則是隨著父母去別的地方生活繼續學業。還有幾個學生,拿著先生的介紹信,前往了所推薦的浩然七十二書院之一的山崖書院繼續求學。漸漸地,這塊地方也鮮有人踏足了。
原先學塾旁邊的簡陋屋舍,就是教書先生的住所,本應該無人問津的地方卻是燈火通明,趙垚暫時沒有離開小鎮的打算,自從得知驪珠洞天是世間最後一條真龍囚禁之處後,他就日夜翻看著齊先生所藏書籍中的堪輿之書,以求探索出此地背後所藏的奧秘。
書桌上平鋪著一張小鎮地理形勢圖,桃葉巷,泥瓶巷,杏花巷,牌坊樓,龍須河,老瓷山等都錯落在其中。然而趙垚根本沒有能力可以堪破其中有何玄妙之處。盯著這張小鎮地圖,趙垚感覺自己眼酸且心累。他將堪輿書籍放回書架,吹滅了燭燈,輕輕地關上了房門離開了這座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