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近前,陳平安才發現亭子內是一老一少兩人,老人原本正在給那個年少者按摩著小腿,待發現有人走近前後,就駐足站立,做出戒備地狀態,並將那少年擋在身後。老人警惕地望著陳平安,似乎訝異這樣的夜晚能夠城郊外遇到幾位少年。
“老人家,打攪了,我和弟弟妹妹們原本想趁夜色趕路,沒想到遇到這場大雨。不知道能不能讓我們在這一起避避雨。”陳平安說明來意。
“你們是黃庭國人氏?”老人並未作答,隻是開始更進一步地確認幾位少年的身份。
“我們都是大驪懷黃縣人氏,不是黃庭國人氏。”
“大驪懷黃縣?“老人顯然對這麼個地方不太熟知,不過也正常,驪珠洞天墜地才過多久,要不是有大驪官員常駐於洞天內,怕是陳平安他們根本說不清楚自己是來自於何方。”大晚上的你們不在城裏安生待著,趕哪門子的路。”
“我是送幾位弟弟妹妹去南方遊學,一路上都是這般風餐露宿的,晚上趕路也是為了能夠節省開銷。”
怕是老人依舊不信,李寶瓶從陳平安的包裹中摸出了關牒,展示給老人。
老人看了一眼,放鬆了警惕,關牒之上印有大驪軍方的刻章,表明了這群人的身份。如今的寶瓶洲,有一本大驪軍方印章的關牒,各地都無需過多檢視真偽,因為自有官方驗其真偽。若膽敢冒名持有此物或者弄虛作假者,必然逃過了大驪的追責。不僅山下王朝都認同這一點,山上修士亦是如此。這一切也都要歸功於大驪的兵強馬壯,以及那位身處於大驪的國師繡虎崔巉和他培養的隱於江湖的捉蜓郎與撲蝶娘。
老人邀請陳平安一行四人一起進入亭中避雨。期間背後的少年疑惑的喊了一聲孫伯,看樣子依舊不放心陳平安等人的真實身份,那位被喚作孫伯的人隻是對那少年笑了笑,說了句出門在外,要與人方便。
進入亭中,陳平安四人與孫伯和少年相對而坐。陳平安依次介紹自己和身邊三人,孫伯介紹起自己身邊少年叫做林戚,自己則是他的拳腳師傅與隨從仆人,兩人此行的目的是要連夜趕往寒食江畔邊上的靈韻派。
孫伯介紹完後,盯著林守一道,“小友是那會寫符籙的修道之士?”
林守一一愣,隨即拱手道:“我隻是偶得一本道書,會畫幾張粗淺的符籙,並非前輩所說的符籙修士。”孫伯點點頭,喃喃道,那也是難得的仙緣啊。
“孫伯既是小宗師級別的武夫,又為何要送自家少爺去靈韻派修道法。”
林戚聽到這番言語,看向身側的孫伯。孫伯倒是麵不改色,他好奇問道,“陳小兄弟是如何知曉我的拳腳有那小宗師水準。”
“實不相瞞,是看之前孫伯能夠在亭中七步之外看到我家寶瓶手中的文牒內容,再加上你的呼吸綿長,以此推測出孫伯武道修為不俗,如若有冒犯,請孫伯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