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後記:你可曾失去過至親至愛(1 / 1)

死不是生的對立麵,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樹

我們每個人在那邊,都有很親很愛的人。

一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那些至親至愛離世之後,需要活下來麵對世界的那種感覺究竟是怎樣的,他們用了多長時間走出來,又是否真正開心。答案因人而異,就像這本書裏的每一個人物一樣。

唯一相似的地方,在於我們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人後,生命中還有其他繼續支持我們走下去的人或事,成為支柱,攙扶著人們繼續前行。

我的奶奶有四個兒子,她還年輕時就死了丈夫,也就是我的爺爺。我曾經問過她,你有沒有很難過,奶奶當時回答得風輕雲淡,似乎那些苦痛記憶已經化成風中的遺憾,日子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後來很不幸,她又失去了她的小兒子。那時候我還小,記得她聽聞這個真相時,在家裏哭了很久很久。再後來也不知過了多久,我的奶奶,那個一生堅強勇毅的女人,終於從失去至親的悲痛中走出來,繼續用豁達陽光的心態麵對接下來的每一天。

那時候我太小,對此沒有太多感受。現在想來,奶奶能走出傷痛,不僅因為她是一個堅強的人,更多也是因為她還有三個兒子,成為照亮她後半程漫漫長路的燈塔。

有人說,至親至愛離世的那種痛,不是因為失去了本來可能享有的美好生活,而是失去了因為那個人存在而獲得的完滿,其實是一種自私和懦弱。

時間不能淡化一切,一個曾經占據過你生活每一分每一秒的人,沒有任何能夠取代和彌補,重要的是活下來的人該怎麼去自我療愈。

可能是像本文中的袁彩一樣,鬱鬱而生,把自己關起來躲避外麵世界發生的一切;也可能是像文中的吳頔一樣,在追尋至愛死因的同時,不斷向外尋求出口;也可能像安鎮曦那樣,為了能讓自己和家人麵對今後的生活,另辟蹊徑,拋棄不舍選擇仇恨,盡可能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

不管出於哪種原因,選擇哪種方式,人活著,就會麵臨很多“失控”。

“失去”是一種失控,“擁有”同樣也是一種失控,就像生與死,它們不是對立麵,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本書用20萬字描繪了失去至親至愛後的個中感受,每一個空蕩蕩的廚房,漆黑的夜晚,都會成為活著的人平淡日子裏的狂風驟雨。截此為止,文中還有劇情和文筆上的瑕疵,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讀者予以諒解,爭取下回加以改正。

最後,想用《尋夢環遊記》中的一句台詞對這本書做個簡單的告別——死亡不是真正的離開,真正的離開是被人遺忘。

離開的那一縷靈魂,或許早已化成吹拂世間的萬千和風,化成飛舞上空的片片落雪,化成秋天麥田裏的金色波浪,它們無處不在,我們無處躲藏。

雖然看不見,但或許從未逝去。

不過我仍舊希望,大家永不經曆,願靈魂永生。

——酒識貳 20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