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殷本紀(1 / 3)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殷契(xiè)的母親名叫簡狄,她是有娀(sōng)氏的女兒,是帝嚳(kù)的第二個妃子。簡狄等三個人去到河裏去洗澡,看見玄鳥掉下一顆蛋,簡狄就撿起來吞了下去,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後,輔佐禹治水有功。舜帝於是任命契說:“現在老百姓們不親睦,五倫關係不順,你去擔任司徒,要恭謹地推行五倫教育,要以寬厚為根本。”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氏。契興起於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在百姓們心中功業昭著,百姓們因此生活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契去世後,他的兒子昭明繼位。昭明去世後,他的兒子相土繼位。相土去世後,他的兒子昌若繼位。昌若去世後,他的兒子曹圉(yǔ)繼位。曹圉去世後,他的兒子冥繼位。冥去世後,他的兒子振繼位。振去世後,他的兒子微繼位。微去世後,他的兒子報丁繼位。報丁去世後,他的兒子報乙繼位。報乙去世後,兒子報丙繼位。報丙去世後,他的兒子主壬繼位。主壬去世後,他的兒子主癸繼位。主癸去世後,他的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

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

成湯,從契到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一書,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作湯征。

成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討他。成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從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從百姓精神麵貌可以知道國家治理狀況。”伊尹說:“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概不寬赦。”於是寫下《湯征》,記載了征葛的情況。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見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複歸於亳。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見成湯而沒有門路,於是就去給有莘氏做隨嫁的臣仆,他背著飯鍋砧板,借著談論烹調滋味的機會向成湯進言,勸說他實行王道。也有人說,伊尹本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隱士,成湯曾派人去聘請他,前後去了五趟,他才答應前來跟隨湯,向成湯講述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做的事。成湯於是就任用他管理國政。伊尹曾經離開商湯到夏都那裏,因為看到了夏朝無道的醜惡,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從北門進城時,遇見了商湯的賢臣女(rǔ)鳩和女房,於是寫下《女鳩》、《女房》,述說他離開夏朝重回商都時的心情。

湯出,見野張網四麵,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麵,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成湯外出,看見野外有人四麵張著羅網,張網的人祝禱說:“願從天上來的,從地下來的,從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羅網!”成湯聽了說:“噯,這樣就把禽獸全部捕盡了!”於是叫那人撤去三麵羅網,讓張網的人祝禱說:“想往左邊走的就往左邊走,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聽從命令的,就進我的羅網吧。”諸侯聽到這件事,都說:“湯真是仁德到極點了,就連禽獸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湯曰:“格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台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眾,女曰:‘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眾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赦。”以告令師,作湯誓。於是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

當時,夏桀推行暴政,荒淫無道,諸侯昆吾氏又作亂。商湯於是舉兵率領諸侯征討,由伊尹跟隨著湯。商湯親自握著大斧討伐昆吾,接著又去討伐夏桀。商湯說:“你們這些人,來,都聽我說。不是我敢於興兵作亂,是因為夏桀罪大惡極,我也聽到你們說,夏桀有罪。我懼怕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如此多的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來消滅他的。現在你們這些人,都說:‘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拋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要去征伐打仗。’你們還說:‘夏桀有罪,那又能怎麼樣呢?’夏王耗盡了國家民力,竊奪整個國家的資財。夏國的民眾懈怠消極,怨恨不和,他們都說‘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滅亡?我們寧願和你一同滅亡!’夏王的德行已經到這種地步,現在我必須前去征討。希望你們和我一起來奉行上天降下的懲罰,我會重重地獎賞你們。你們不要不信,我絕不會說話不算數。如果你們違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懲罰你們,概不寬赦!”商湯把這些話告訴傳令長官,寫下了《湯誓》。於是商湯說“我很勇武”,因此號稱武王。

桀敗於有娀之虛,桀奔於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嵕,俘厥寶玉,義伯、仲伯作典寶。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報。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

夏桀在有娀氏舊地被打敗,奔逃到鳴條,夏軍潰敗。商湯於是進攻忠於夏桀的三㚇,繳獲了他們的寶器珠玉,義伯、仲伯二臣因此寫下了《典寶》,說明這是國家的固定財產。商湯戰勝夏之後,想換掉夏朝的社神,可是社神是遠古共公氏之子句龍,沒有誰比得上他,所以沒有換成,於是寫下《夏社》,說明夏社不可換的道理。伊尹向報告了這次戰績。自此,諸侯都表示臣服,商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湯歸至於泰卷陶,中壘作誥。既絀夏命,還亳,作湯誥:“維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侯群後:‘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鹹有功於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以令諸侯。伊尹作鹹有一德,咎單作明居。

成湯返回途中經過泰卷陶,大臣仲虺(huǐ)作了一篇誥。湯推翻了夏朝,回到國都亳,寫下了《湯誥》:“這年三月,殷王親自到了東郊。告誡各諸侯國君:‘各位不能不為民眾謀立功業,要努力辦好你們的職事。否則,我就對你們嚴加懲辦,那時不要怨我。’又說:‘過去,禹、皋陶常年在外麵操勞,他們為民眾建立了功業,民眾才得以安寧。他們在東邊治理長江,在北邊治理濟水,在西邊治理黃河,在南邊治理淮水,四條重要的河道都被他們治理疏通好,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後稷教導民眾播種耕耘,民眾才知道種植各種莊稼。他們三位都對民眾有功,所以,他們的後代才能夠建立國家。從前蚩尤和他的大臣們擾亂百姓,上天就不保佑他們,這樣的事是真的有過的。先王的教誨,可不能不用來勉勵自己!’又說:‘你們當中如果有誰做出不合道道義的事,那就不允許在國家治理百姓,那時你們也不要怨恨我。’”湯用這些話告誡諸侯。伊尹寫下了《鹹有一德》,說明君臣都應該有純一的品德;咎單寫了《明居》,講的是民眾應該遵守的法則。

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

商湯於是修改曆法,又改變了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了朝會。

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