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人間瘟疫(1 / 2)

楔子

五萬年前,天地尚未共主,未有序列,眾生六界,各逐其道,各掌其族。神、仙、魔、鬼、妖、人六界以不擾亂天地脈氣、禍亂世間為前提,互不幹涉,和平相處。

龍族、鸞族、鳳族、狐族本就是往古之時便流傳至今的神脈,無上尊貴。鸞鳳本是一族,同宗同脈,青者鸞,赤者鳳,可世人皆道鸞不如鳳,不敵流言蜚語,鸞、鳳便各自為據。

霎時間,天塌地陷,十洲崩,三島潰,巨海洶湧,八方俱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天地相通,脈氣失常,引得世間洪水泛濫,大火不斷,隕石降落,妖魔精魅、魑魅魍魎又喜在禍祟時作亂,枉死鬼靈如流水灌入地府,接收不及,應接不暇,趁亂之際逃逸地府的惡靈比比皆是,人間哀嚎一片,生靈塗炭爾,宛如人間地獄,萬物陷入災難之中,又逢此時,天界眾仙忙於補天、引洪、滅火,與妖邪爭鬥中,救得一時,卻心有而餘力不足。

當時之境況,所需不隻是與妖邪精魅爭鬥的善戰驍勇,更是能普度眾生、解救蒼生於危難之間的神明。

上古神鳥青鸞一族,天地孕育而生,神靈之精也,羽翼清如曉天,鳴中帶五音,人間頌聲起,鸞鳥翩翩至,見則天下太平,是為天平鳥。世間陷入災難之際,鸞族之主鸞姬為救蒼生,帶領一族以元神殉葬天地,鳴聲繞梁於眾生六界,十洲三島,鎮壓妖邪,福澤萬物,天地人間終於恢複祥和之態。

至此,神鳥青鸞餘族不過寥寥無幾,順應歸隱於秘世扶桑。天地間再難覓太平鳥青鸞的蹤跡,青鸞不在,鳳凰當道。

世人皆香火奉承神鳥鳳凰,卻不知上古祥瑞之鳥青鸞才是解救眾生的救苦神鳥。

是爾,天界向來以庇佑眾生為己道,天界之主因神鳥青鸞解救蒼生立下無量功德為由,一統六界,彼時,各界元氣大傷,不可再戰,便順勢而下。

第一章

眾生萬象眾生相,我佛曰:眾生平等,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試問,眾生指的是眾生六界,還是僅僅隻是凡人,平等又是指何物。興風布雨、施瘟製疫、幹旱洪澇,凡人命數,不過是神仙妖魔的一念之間,高高在上的觀摩著這人世間的眾生相,看著他們曆經折磨,飽受苦難,所謂憐憫,不過如是。美其名曰:六道輪回,眾生百態,陰陽平衡,從其業道,這就是凡人的道。

……

人間,輔國,建華鎮。

大元三年,正值暮春,大疫。

鎮中疫氣熏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數計,百姓叫苦連天,哀嚎一片。天下騷然,避禍及邊際,朝廷下令,若一月不解,圍城封鎮,放火斷疫。

建華鎮來了位不怕死的小大夫的事被傳開了,這個不大的小醫館被病患者圍個水泄不通,祈求新來的大夫能帶來一絲希望。

“已故者抬至亂葬崗,焚之;病弱者搬至醫館,病急病重者優先,其次緩之;病邪難敵,惡風難抵,疫情容易傳染,切勿大意,牢記淨手,以布掩鼻,不食生冷,艾草熏屋,若無事者少外出。”

梟景忙前顧後,一遍遍叮囑病患,吩咐事宜,也不忘將告示張貼於醫館門前,轉身便看到了這醫館的坐鎮大夫正準備離開建華鎮。

“小大夫,我勸你還是早些離開吧,我兒來信,喚我速速離開,朝廷快要下令,要封死建華鎮,若一月內瘟疫不得緩解,便放火燒鎮,以免瘟疫傳播。”

背著醫箱準備離去的劉大夫正苦口婆心地勸導梟景。

“無妨,劉大夫還是先走吧,這裏有我,醫館不可一日無大夫。”

梟景一邊安慰劉大夫,並將其送至門外。

凡人能拾得一命,已是不易,能保全自己便是最好。

“誒,不知如何勸你,到底是我臨陣退縮,有損醫德。”

說罷,劉大夫從衣襟內掏出一塊玉石令牌,遞給了梟景。

“這是故人所贈,若真有什麼不測,這京城白家或許救你一命。”

梟景連推辭都來不及,劉大夫便塞她手中,匆匆離去了,她低頭看著令牌片刻,便把玉石幻化於芥子袋中。

劉大夫在建華鎮能堅守至今,已實屬不易。

梟景轉身快步回醫館,為病患診治。

“薄荷葉一兩,胡麻子一兩,甘菊花五錢,白蒺藜一兩,威靈仙一兩……一日兩次,每服三錢,食遠服。”

梟景提筆寫下藥方後,看著抱著小孩子的婦人雙眼裏止不住的擔憂,安慰道。

“會沒事的,記得按時服藥,及時淨手,外出須記以布掩鼻,小孩子若身癢難受,便取葫蘆葉煮水為其擦身。”

“謝謝大夫。”

婦人感激涕零,好不容易才來個大夫,孩子終於有救,自是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