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顯崢嶸,吳縣起事(1 / 1)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兵的時候是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而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國將軍王翦所殺的內個人,項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軍,而且封在項地,所以他們就姓項氏。

項羽小的時候,學習識字認字,沒有學成,又去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非常生氣,項羽就說,字不過是用來記載記載名字而已,劍也不過隻能抵禦一個人,不值得學習,要學就要學能抵禦萬人的,然後項梁又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項羽粗略的知道了兵法的大概意思,但是又不肯認真的學習。

元前224年,在秦滅楚國的戰爭中,作為楚國統帥的項燕被王翦擊敗,拔劍自刎而亡。之後,楚國戰敗,楚國也隨之滅亡,項梁為了躲避秦王朝的追捕,便帶著年幼的項羽隱姓埋名,遠走他鄉。在到了櫟陽縣這個地方後,項梁因為犯法被當地的官府逮捕。在獄中,他想辦法委托了蘄縣的獄掾曹咎寫信給櫟陽縣的獄掾司馬欣,通過疏通關係平息了這起案件。

可出獄後,項梁卻又因為殺了人,帶著項羽一起逃往吳中避難。吳中當時是會稽郡的首府,項梁因為隱姓埋名,吳中人也不知道他們叔侄二人的真實來曆。因為項梁為人豪爽,遇事善斷,見義而為,所以深得吳中人的信任。每次遇到興辦喜喪之事,都是由項梁來主辦,他也能將所有事都辦的井井有條,於是吳中人也都願意聽他指揮。項梁暗中用兵法部署調度賓客和子弟,因此他了解每個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遊會稽,渡過浙江,項梁和項籍一同去觀看。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項梁捂住他的嘴,說:“不許胡說八道,當心全族要殺頭啊!”項梁當時就覺得項羽不是一般人。

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事,之後,各地紛紛響應,這一年九月吳中會稽郡的郡守殷通就找來項梁商議,他說,“【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製人,後則為人所製。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長江以西都已經反叛了,滅亡秦國的時機已經到了,現在是誰先動手就可以製約別人,後動手的就隻能被別人製約了。所以我也打算起兵,由你和桓楚來統率軍隊。”當時桓楚逃亡到澤中。項梁就說:“桓楚在外逃亡,人們不知道他的下落,隻有項羽知道。”項梁走出來,吩咐項羽持劍在外麵等候。項梁又走進去,與郡守一塊兒坐著。項梁說:“把項羽叫進來,讓他把桓楚叫回來。”然後項梁招呼項羽進來。項梁使眼色給項羽說“可行矣!”於是項籍拔出劍來砍掉了殷通的頭。項梁拿著殷通的腦袋,身上係上他的官印。殷通的侍從護衛大為驚慌,現場一片混亂,項羽殺死了百十來人。全府中的人都十分害怕,都嚇的趴在地上,沒有人敢動手反抗。然後項梁就召集昔日所熟悉的有膽識的豪傑,把所要做的起兵反秦這件事情向大家講清楚,於是征集吳中士兵起義。派人搜羅下屬各縣青壯的人,得到精兵八千人。於是,項梁便自任為會稽郡的郡守封項羽為裨將吳中的豪傑們也被任命為校尉、君侯、司馬等官職。隨後項梁派人收服了會稽郡下屬的各個縣城,正式在吳縣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