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個人的一生隻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好,但也有人說我們應該去體驗豐富多彩的人間,去發現世界的美。
這裏我不做評價,各有各的好處,但我認為,一個人是要有生命的歸宿的,我們終將歸於一件事情上,一是沒有精力去嚐試,二是等到我們年齡增長,生活定型,生活方式的改變就越來越少,也不會去嚐試了。
但我認為,青春就是上天給我們的試錯期,我們在這期間可以大膽嚐試,畢竟年輕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一切都可從頭再來,無後顧之憂。等我們到了中年,我們被家庭,工作,社會的壓力鎖住,一般都不那麼年輕了,瀟灑了,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歸於一件事情上,不應該去浪蕩了。
孔子曰,君子不器。認為君子是一個綜合素質極高的人,什麼都可以幹。但如果我們認為孔子是君子,他確實什麼都可以幹,文武雙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提筆可寫治國方略,上馬可定天下。但他終是一個萬世師表,是我們所謂的大儒。專於儒學的傳播,曲線從政,正是因為他明白局勢,才會選擇這一條道路。在年輕的時候,他博覽群書也做出過很多嚐試,最終才歸於這條路。
老子曾經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吸取先賢之智慧,述而不做,用自己的內心探尋世界的本質,他接受過很多思想,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道。陶淵明曾精通儒道二教學說,但最終他什麼也沒選,選擇了歸於山野,做個山野匹夫。梭羅不滿於社會,於是抄起斧子,來到了瓦爾登湖畔。
他們都曾做過嚐試,嚐試接受,嚐試在前人的道路中找到自己的歸宿,但最終都在這一次次嚐試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歸宿。
人生可以多樣多彩,也可以專於一件事情,各有各的活法。但我認為,在適合的時期上我們可以去嚐試,因為我沒有輸的資本,但如果等我們生活定型,家業已成時,又何必去冒那個險呢?
我認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在年輕時勇於嚐試,之後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歸宿。每個人社會經曆不同,閱曆不同,思想方式也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歸宿,這個歸宿也隻能由我們自己去創造。
音樂大師巴赫生於一個音樂家族,他的路早就被規劃好了,但我們不是巴赫,沒有他的家庭背景,也沒有他的資源。我們有些人往往是金庸,一窮二白,在不斷的漂泊中找到了自己的港灣,最終或許沒有成其事業,但卻從中收獲快樂。
我認為勇於嚐試,才能找到自己的歸宿,隻有找到自己的歸宿,才能把人生活的精彩。
這是我隨便寫寫的,也請大家多多指正,在這裏寫作不追求什麼,或許隻是為了完成作業,為了少寫幾個字罷了,大家也盡量包涵包涵,在這裏我先謝謝大家了,這隻是一個作文題目,或許並不代表我真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