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第一章,我想和你們談一談我個人對曆史的態度。
我個人認為曆史這個話題是沉重的。他就像是一個圈,無論我們做何掙紮都難以逃脫。毫不誇張的說,我們如今發生的一切都隻不過是曆史的重演。我並不知道這是否正確,但曆史的厚重感卻又有理由讓我相信這個觀點。
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曆史的推進隻與社會形態有關,但在我看來這就太絕對了。在曆史上的的確確存在那麼幾個事件是由當權者的主觀意識所決定的,比如說閉關鎖國,烏台詩案等。對於唯物史觀的正確性,這一點無法否定,但也隻能說在這幾千年來精英統治的大背景下,唯物史觀的確有一定的局限性。
單著並不代表著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用純粹的唯心主義來解釋曆史趨勢隻會有更大的局限性。但這也並不能說明唯心主義就完全錯誤,他也有他存在的價值。在我看來,真正的曆史是複雜的,隻有將唯物和唯心兩者相結合才能更好的還原曆史。
唯物史觀相比於唯心主義能夠更好的判斷曆史大趨勢,但有些時候卻無法解釋具體的曆史事件,唯心主義則相反。所以更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將曆史簡單地歸為治亂興衰這四個字,而是要用自己的邏輯去推理,用自己的心去揣摩。這樣,才能從曆史中真正學到東西。
哲學家黑格爾曾言“人類從曆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曆史中獲得任何教訓。”在曆史的大趨勢上,這句話顯然是對的,但對於個人來說,我們仍然能夠從曆史中學到一些經驗,為我們個人的人生行方便。
讀詩使人明智,這句話也沒有錯。我們可以從曆史中學到很多,人情世故,權謀策略,哪怕是荒淫無道,苛政暴虐, 在曆史中也早有體現。可以說,曆史已經囊括了我們的一生,任何的問題,我們都能從曆史中找到答案。但問題在於,我們無法完美的還原曆史,從而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即便是曆史可以完整的被考究,我想我們大部分人也不會去想得到我們的答案,或者得不到我們的答案。這是曆史的悲哀,是命運的抉擇,是客觀的規律,不為我們的意誌所轉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或許是出於對曆史的無知,對曆史的盲目,和對曆史的不尊敬。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或許也是一種對於人們無法感知曆史,無法探查曆史,無法還原曆史這一客觀規律的超脫。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接觸到曆史的沉重,因為我們承擔不起。我們輕輕翻過的一頁,千萬的人命運,也是別人波瀾壯闊的一生。在一個曆史時間的背後,是千千萬萬個和我們一樣的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會思考,會過生活,都曾自命不凡,想著改變世界,但最終,他們終究成為了時代洪流中的一部分。
曆史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我們無法承擔曆史的責任,我們隻能順著時代洪流而走,亦趨亦步,或者是被推著走,無可奈何。而我們讀史的意義,就是來根據這些客觀規律,去預判時代的走向,爭取走在時代洪流的前麵,抓住機會,改變自己。
曆史的每一頁,都是千萬人的命運。我們逃不出去,改變不了,隻能身在局中,而爭取去看破時代這個局,改變我們的命運。
現在我還隻是一個學生,每天沒有那麼多時間更新。隻能在周末的時候,寫上一兩篇。我的社會閱曆並不豐富,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後續我還會更新文評,人物傳記這兩個方麵。還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