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的京城,朱墨軒剛剛踏足這片土地,他對於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他突然聽到一陣悲傷的哭聲。順著聲音望去,他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坐在路邊,旁邊放著一塊木板,上麵寫著“賣身葬父”四個大字。
朱墨軒心中一震,走上前去詢問情況。小孩泣不成聲地告訴他,自己的父親去世了,家中貧困無法安葬,隻好出來賣身葬父。聽完小孩的敘述,朱墨軒深感同情,他掏出100兩銀票遞給小孩,說道:“這些錢你拿去安葬你的父親吧。
小孩感激涕零地接過銀票,連連磕頭道謝。朱墨軒又叮囑了他幾句,便轉身離去了。然而,他並沒有注意到,暗處有一雙眼睛一直在盯著他。
不久後,朱墨軒走進了一條小巷子,突然感覺身後一陣風聲傳來。他回頭一看,一個蒙麵人手持利刃向他撲來。朱墨軒雖然有些驚慌,但長年累月的詩書修煉讓他的反應速度異於常人。他側身躲過一刀,隨即拔腿就跑。
蒙麵人見勢不妙,立刻追了上去。兩人在小巷子裏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朱墨軒利用環境優勢,時而躲避,時而反擊,終於在一番激戰後將蒙麵人擊退。
氣喘籲籲的朱墨軒回到客棧,發現自己身上隻剩下20兩白銀。他頓時感到一陣無奈和沮喪。科舉考試即將到來,他原本打算用這些錢備考,現在看來計劃落空了。
“看來我隻能科舉考個好成績了。”朱墨軒自言自語道,“隻有那樣,我才能有了俸祿和住的地方,就不用再為生活發愁了。”
朱墨軒從會試現場走出來,臉上的神情顯得有些複雜。他環顧四周,看著身邊同樣走出的考生們,心中五味雜陳。考場的環境讓他不禁搖頭歎息:破舊的桌椅、昏黃的燈光,還有時不時傳來的咳嗽聲,都讓他覺得這次的考試環境實在不盡人意。
不過,盡管環境不佳,朱墨軒卻信心滿滿。他自小飽讀詩書,對於這次的考試內容,他自覺掌握得不錯。放榜的日子還有一個月,他決定利用這段時間賺些生活費用。
朱墨軒身上一個銅板都沒有,但他並不氣餒。他想了想,決定去夫子廟賣字畫或者替人寫書信。夫子廟是京城的文化中心,人流眾多,正是個賺錢的好地方。
說幹就幹,朱墨軒回到客棧,找出自己平日裏的字畫作品,又準備了一些紙筆,便來到了夫子廟。他找了個人流量大的地方,擺起了小攤。
朱墨軒的字畫風格獨特,頗受往來人群的喜愛。不僅如此,他還現場替人寫書信,文字運用自如,不僅解決了人們的實際問題,更是化解了不少疑難雜症。
比如,有一位老太太找到朱墨軒,說她的兒子在外做生意,久無音訊,她十分擔憂。朱墨軒聽後,立刻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家書,又幫老太太分析了兒子可能遇到的困境和解決辦法。老太太感動得熱淚盈眶,連連道謝。
又比如,有一位年輕人找到朱墨軒,說他愛上了一位姑娘,但不知如何表達。朱墨軒微笑著聽完年輕人的訴求,隨即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情意綿綿的詩。年輕人拿著詩歡天喜地地走了,不久後,就傳來了他和那位姑娘喜結連理的好消息。
在夫子廟寫了幾天信後,朱墨軒估摸著賺到的銀子足夠他在建業城等待放榜了,於是決定收起攤子,換個方式消磨時光。他找了一個小茶館,點了一壺清茶,坐下來聆聽周圍人們的聊天和說笑。小茶館的氛圍熱鬧而寧靜,一壺茶確實能讓他悠然度過一整天。
雖然朱墨軒不再主動出攤寫信,但若有人來找他,他依然會應承下來。不過這次他會多收幾個銅子,畢竟他現在的時間相對更充裕。人們也都樂意付這幾個銅子,因為他的文字功力深厚,一封書信往往能解人心中之愁。
過了一兩天,朱墨軒突然手癢難耐,想起了自己之前學過的一點易經。他決定嚐試給人測字算命。起初,他對此並不太自信,隻是憑著一點易經的心算和觀察能力去推斷。然而沒想到,他的算命結果雖然不百分百準確,但卻往往能觸動人們的心弦,讓他們深信不疑。
不久,朱墨軒的算命名聲在夫子廟傳開了,人們紛紛來找他測算。他對自己的這項“副業”倒也隨意,每天隻算三卦,而且還額外奉送一卦。這種限量供應反而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爭奪,因此他的銀子如流水一般滾來。
為了不那麼引人注目,朱墨軒還特意改變了自己的裝束,從一個文靜的書生變成了一個略顯滄桑的遊子。他戴著鬥笠,衣著簡樸,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的過路人。
現在的朱墨軒,每天在茶館裏悠然品茶,偶爾給人算算命,聽聽別人的故事。生活雖然簡單,但卻也過得有滋有味,足以讓他心滿意足地等待放榜的日子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