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藍夢可以說是處在一個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階段。
由於藍夢爆火,連帶著來找李向文的人也多了起來。
藍夢製衣廠一下成了一個知名大廠。
雖然這個廠的產品還沒有徹底鋪開,但名氣已經開始在全國鋪開了。
無數人想要知道藍夢製衣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廠子,廣告裏如此花花綠綠的衣服,又是個什麼樣子。
由於廣告的關係,藍夢牌的衣服一下跟優雅劃上了等號。
無數消費者想要試一試藍夢牌,可大多去一趟商場都是失望而歸。
再次去看廣告,才發現藍夢牌暫時居然隻在三個城市發售,於是藍夢製衣廠公關部的電話都快要被打爆了,大家都希望能夠在自己家買到藍夢牌的衣服。
與此同時,一批打著藍夢旗號的盜版,又或者宣城和藍夢材質一樣的衣服開始銷售。
李向文對市麵上發生的這些都還算清楚。
消費者想要買到藍夢的心情他自然是理解的,也明白藍夢現在的產能肯定是跟不上全國人的。
幸好和各家的合作都在穩定快速的推進,不需要多久,藍夢就可以在全國上市了。
李向文當初會如此輕易的打廣告搭上霍元甲的順風車,主要還是因為外界逼得太緊,那時候他已經快要入不敷出,又有幾個強敵在虎視眈眈。
當時那個局麵下,如果不盡快打出名氣,恐怕藍夢製衣廠一下就被壓垮了。
現在雖然實力跟不上名氣,也挺危險,但好在李向文不用再擔心資金鏈問題了。
而且衣服製造是相對容易增產的,現在實力跟不上名氣的情況也不會維持太久。
所以雖然現在廠裏上下都很急,但李向文還是保持著一個克製的態度。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事,那就是他出名了。
李向文其實沒想到自己會出名。
他出名也還是要歸類到廣告上。
他投拍的藍夢廣告,因為提供了不少創意,結果該廣告的製作人歸屬上,就掛了他的名字。
一些人看完廣告後,是能夠發現這廣告原來是李向文提供創意投拍的。
藍夢的這支廣告因為融合了許多已經被證明成功的元素,所以顯得相當超前。
於是李向文也一下被追捧成廣告大師。
許多人於是給電視台發信又或者打電話,結果就是被電視台告知,原來李向文竟然就是這支廣告的投資者。
換言之,他就是藍夢牌的創始人,而且很年輕。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人們便沸騰了,一個能夠自主創業、又有才華的年輕人。
而且年紀輕輕就創立了藍夢牌!
李向文這個名字於是也小範圍的火了,成了不少人心中的偶像。
對此,李向文很是哭笑不得,他其實並不想就這麼火起來。
他知道未來風大浪大,是想要低調一些的,被架在山頂,容易看不清自己,也容易成為別人的靶子。
可這時候也沒辦法,電視台的人是出於尊敬,才在廣告上標明了自己參與廣告設計。
所以李向文也隻好接受自己可能必須要步入山峰,成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這一現實。
李向文小範圍的火了,立刻引來了媒體。
尤其是本地的記者,他們首先發現自己家百貨商場居然就能買到藍夢牌,跟外界交流一下,連遠在首都的其他同行都是買不到的。
再查一下,原來藍夢牌居然在當地就有工廠。
這一下簡直捅了馬蜂窩,無數請求采訪的信件被送到了藍夢製衣廠。
甚至不少記者直接去了藍夢製衣廠,想要當場采訪。
這會兒還是傳統媒體的天下,這幫筆杆子擁有很強的力量。
李向文即使有心低調,可也不能完全無視記者們的采訪請求。
直接來廠裏的記者全部篩掉,在賀祥彙報了那些投來的信件後,他選擇了三份報紙和兩家廣播。
李向文沒有同意電視采訪。
他心裏還有最後一點堅持,晚一點把自己的形象曝光出去,他可還想好好生活呢。
報紙的話,他同意拍攝照片登報,但隻允許用一個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