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安,因為老媽是英文教師,所以給我取名為安妮婭小名叫婭婭。因為爺爺奶奶去世早,可憐的我4歲就開始讀小學一年級,那時候我讀的那所小學是五年製,所以9歲的我就讀初中一年級了,我幾乎沒有童年的概念。不知內情的人認為我是“神童”或者“天才”,實際上我隻不過是上學比較早記憶力比較好而已。
我順理成章按部就班地上了一所武漢還不錯的大學,雖然當時老媽對我的目標是清華北大,但是我認為在大學裏重要的是專業好,大學好的心裏壓力也越大,一輩子都在壓力下生活讓我透不了氣,還不如在一個普通的大學裏快快樂樂地過我的大學生活。
“UNIVERSITY”中文的意思是“大學”,而在其他人眼裏是“由你玩四年”,可我們學醫的是5年。選擇學醫雖然是老媽的意思,由不得我做主,不過幸運的是我慢慢地還真喜歡上了學醫。
在大學五年中除了學習生活起居外,其他的業餘時間幾乎都奉獻給了網絡遊戲(也就是網遊)。這是後話。
我大學畢業後,老爸老媽走關係,想讓我當醫生,可是和醫院的領導見麵說了幾句話後,他們都搖搖頭。然後老爸老媽隻好將我弄到某學校醫學院當老師,因為在校時每次考病理學都是滿分,所以學校決定讓我教病理學。
上第一節課,我向同學們介紹說:“大家好!我姓安,大家以後叫我安老師就可以了。”
下麵一片嘩然。
“安老師,你不會是個中學生吧?”
“怎麼會?我可是XXX大學畢業的。”
“可你說話的聲音怎麼還像個中學生啊。”
心裏淚奔中......就是因為這個,那個醫院的看到我這麼優秀也還是不要我當醫生,為什麼?為什麼我年滿19歲了卻還是童音啊!聽說有的人年老了都是童音,我不會是哪種類型吧?
“聲音像個中學生怎麼啦?學問比你們大就行啦!”當時覺得那種氣勢不能被學生們壓倒,否則以後就別想上課了!
“我教的是病理學。病理學是一門很高深而且複雜的學問,學得好,可能會影響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學不好,會使你過不了考試關畢業關!”
“哈哈......"
“老師還真幽默啊!”
“平時大家是用什麼看世界的啊?”看到同學們的情緒基本穩定下來,我開始提問了。
“當然是用眼睛啊。”
“廢話!誰不知道用眼睛啊,那是用幾隻眼睛看世界呢?”我故作嚴肅起來。
“人不都是兩隻眼睛嗎?難道近視眼四隻眼也算進去啊?”
“人類的確是用四隻眼看世界的,當然這裏的四隻眼指的不是近視眼,而是兩隻眼睛看宏觀世界兩隻眼睛看微觀世界,在醫學中,肉眼能看到的物體都是宏觀物體,肉眼看到的世界也就是宏觀世界,而通過顯微鏡看到的微小物體就是微觀物體,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世界就是微觀世界......”
我的第一次課就是在掌聲中結束的。當第一次課順利通過,以後的課就好上了。
就這樣重複了2年的教學,我終於還是受不了學生和同事們的指指點點和竊竊私語了,我主動要求調到一所小學去任教。到小學任教是受了另外一個女同學的影響。有一次我到她所教的學校去玩,放學後孩子們都很有禮貌地向她問好,還有一次,她生病了,我幫她代課,孩子們求知的目光好奇的眼神吸引著我,那種感覺特別好。相反在大學裏這些都似乎黯淡了許多,所以我有了後來的想法。
總的來說,我現在是一名小學語文兼外語教師,有很多閑暇時光,壓力也不大,雖然薪水和大學還是有差距,可是我感覺很快樂。一個女性除了有一份不錯的工資外,其他時間自由支配,又不需要絞盡腦汁去完成什麼論文什麼科研項目之類的,那種輕鬆自在正是我追求的。閑暇時玩玩遊戲寫寫文章就是我最大的樂趣了。我覺得我愛玩沒有所謂的太大的追求目標可能與我缺失的童年時光有很大關係。
在我的童年裏,幾乎沒有玩的概念,感覺就像個學習的機器,雖然有時候會感到很枯燥,但是還好,雖然高考時選擇的是理科,但是我也喜歡語文英語,和同學們聊天時說好這兩種語言都是值得自豪的;我喜歡曆史地理,這使我在高中畢業那年獨自一個人瘋狂遊玩了大大小小幾個有名的城市,喜歡有過張愛玲的上海,到上海外灘看上海明珠,喜歡浙江魯迅的故居,杭州的西湖,喜歡老舍徐誌摩呆過的北京,爬過長城,到北京天文館看太空裏的神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