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製定基本民生政策(1 / 2)

城中以前由通府、通判、經曆、教授等民事官職,統一由林楚這個民政官統轄,原來這些衙門中的小吏,在經過審核之後,隻保留了很少的幾個人。

根據李伯笠的要求,每個衙門都平均不到一個,全部換上了新提拔的人。

林楚的民政官下麵,還有稅收,建設,戶籍,土地等部門,負責具體的執行行政命令。

其中教育,醫療和警察係統,從民政中單獨列出,不屬於林楚管轄,獨立對李伯笠負責。

視頻會議是在城裏的府衙召開的,安東衛這邊的林楚和戌亥02,沂水縣的梁乙,白駒和戌亥01.

“會議的主題就是指揮官提出的養老體係的建立,此事需要大家拿出具體的執行方法。

次級議題就是民生政策在沂水縣和安東衛兩地執行的問題。”戌亥02先開始發言,畢竟是他發起的會議。

“本朝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就已經設置了很多的惠民措施,這些機構現在大多已經名存實亡了,比如社學和衛學。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另起爐灶,直接重新啟用本朝設置的機構就行。”

梁乙聽完戌亥02的介紹後,第一個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各位可能不知道這些措施,在這裏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咳!

概括起來就是兩個方麵,一是民生:老有所養,死有所葬,病有其醫,居有其屋。

設立養濟院,凡是沒有子女無法照顧自己的老人都可以進入養濟院居住。

百姓家中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一人的勞役。

重設漏澤園,也就是公墓,漏澤園於北宋時期建立,起初是為了避免疫病傳播,到了本朝得到完善和發展。成為免費的公墓製度,幫助百姓妥善安葬親人。

設置惠民藥局,凡是沒錢看病的百姓都能前去惠民藥局看病抓藥。

推出了公屋政策,其在應天府郊外進行了試點,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給他們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不過沒有推行開,這項製度也就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二是教育,分為社學和衛學。

社學,規定全國府、州、縣每五十戶要設社學一所,用於招收八到十五歲的民間兒童入學。兒童入學後先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後學習經、史、曆、算等知識,同時必須兼讀《禦製大誥》、明朝律令,另外還要講習社會之禮。

本朝學校分為三級,中央國子監、府(州)縣學和市鎮鄉村民間社學,還在健康運行的也就是縣學和國子監,民間的社學體係,差不多已經崩壞了,還在運行的隻剩十之一二。

衛學,是專門麵向軍戶的,分為都司、行都司、衛所三級,衛學肄業之後,也能正常參加科舉。

本朝前首相據說就是衛學出身,所以本朝的官員中衛學出身的官員,也占據了不小的勢力,不過……哈哈,他們好像沒有為自己的軍戶出身做啥貢獻,跟其他文人一樣,十分鄙視軍戶。”

梁乙說完之後,讓大家消化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

“現在我們在沂水縣施行的政策就是重新啟動了針對軍戶的衛學,由白駒老先生負責,具體細節等會兒讓白駒老先生介紹。

最後我介紹一下民生福利的事情,概括起來就是保證收購價,保證銷售價。

這兩種價格關係著百姓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買得起,所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