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孝曰伯庸。此句何意?”白駒拿著書,對坐在椅子上的李伯笠問道。

“啊!哦……意思是,我是伯庸之子,祖上是顓頊帝的子孫。高陽,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因為其對百姓有恩德,所以繼承了黃帝之位。

朕,始皇帝之前,人的自稱。始皇帝之後,專門用於皇帝的自稱,其他人不得使用。皇孝,意思是已經故去的父親。

這句話說明,屈原在作此詩之時,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

“嗯!不錯。看來之前讓你抄寫《詩經》,巨子沒有偷懶。”

“那當然了,我是誰啊,學這些原始東西,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不錯,都會使用成語了。之前安排巨子你抄寫《詩經》裏麵的文章,現在老夫開始給你講解一下。”

“不都是一下古代歌詞集,有啥可講的!”李伯笠一臉不屑的說道。

“哈哈……,就當是聽故事吧,要求你讀詩經的意義,你現在還不能理解,相信將來你會理解的。”

“跟我們墨家聖賢墨子,同時代的儒家孔子曾經說過,“不讀詩無以言。”,他們儒家不僅僅是誦讀《詩經》,還能演奏,還能歌唱,還能起舞。

其實《詩經》,不僅僅是儒家的典籍,也是我們墨家的,也是其他學說的典籍,可以說《詩經》是我們華夏的典籍。

其間不光包含上古民間歌謠,更有諸侯之作,還有祭祀和朝堂儀式之作,能唱能誦亦能舞。

其內容包括上古時期民間習俗,朝堂變革。

熟悉《詩經》,就能讀懂,古籍中作者使用的典故,也能讓自己的談吐有物。”白駒一臉嚴肅的解釋道。

“可是,後世儒家子孫,死讀書,對《詩經》過分解讀,過分神話,扭曲本意,曲解誤人。現在,就帶你學習《詩經》本來的麵目。

也省的你將來被其他酸儒帶歪了!”

“好好!講吧,就不用解釋了!”

“好吧,開始正文,《詩經》包含三百零五篇,你已經抄寫過了,現在我們開始講解。

第一部分國風·周南,《關雎》。

巨子,你誦讀一遍。”

“啊!好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

初夏的上午,陽光不是很熱,李伯笠誦讀的童音回蕩。

下麵山藥崮村裏的學堂裏村民的孩子也在學習,最近發了課本,是一冊《千字文》,每個人都認真的對著書冊,在沙盤上臨寫。

在下麵,就是忙碌的工地了,地基已經挖開很深了。

遠處是已經長起來的麥子,綠油油一片,露頭的麥穗正在灌漿,農田邊上是正在忙碌修建水渠的人們。

挖出的泥土,加固在溝渠兩邊的護堤上,在經過夯實處理,保證水渠使用質量。

“這個李家真是大手筆啊,莊子還沒有建起來呢,這水渠說修就修,一點也不拖拉。”

水渠這邊幹活的人,一邊挖著泥土,也不耽誤相互之間聊天。

“嗨!呸!,跟你們說啊,原來董家就是因為不同意李家修這條水渠,所以,讓李家給滅了。

你說,這條渠能拖拉,必須麥收之前修成了。”

說話的人,一發力,從溝底扔出一鐵鍬泥土。

“不過,這個李家還真舍得,瞧瞧手裏這鐵鍬,全是精鋼打造!”

純人力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想保證效率,肯定是要在使用的工具上下成本,所以,就給招來的民夫發放了全鋼製工具。

整個水渠主體上三十裏,已經規劃出支渠三條,長百八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