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丘生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這是要把指揮官得罪的節奏啊。看著白駒不斷示意的情況下,隻好硬著頭皮講述大寧帝國的軍製。
“施行的是募兵製,甲胄兵器等補給由帝國提供。軍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隨軍口糧在軍營裏按照士兵等級供應,一年兩身衣服,分為夏裝和冬裝,不需要士兵購買。
另外一部分是耕地,應招青壯隻要能選上,就能獲得一百畝軍田。軍田在士兵退伍之前不用繳納糧稅,在退役後隻需繳納一成糧稅。
除此之外沒有其餘俸祿,但是戰場的繳獲士兵們可以獲得四成。
軍田不允許買賣,在士兵去世之後,帝國收回,不允許繼承。
再就是軍官,軍官授予的軍田是兩百畝起步,上限是一萬畝。一樣的不允許繼承,軍田所有人去世後,軍田帝國收回。
軍官享受的繳獲分成是三成,其餘三成上交帝國皇帝內庫。
軍隊裏設校、曲、屯、什、伍。基礎的伍長,什長,這兩級還不算真正的軍官,從屯長開始算是正式進入軍官行列,升遷不再依靠斬獲,而是依靠戰場表現。
曲設軍侯一名,都尉五名,統兵五百,都尉領兩屯。
校設校尉一名,軍司馬一名,一般下轄三曲。根據駐地和兵種的不同,稱為某某校尉,如青州輕騎校尉,沂州弓騎校尉等。
根據作戰需要指派某位將軍,根據元帥府調派不同的校組建臨時的師。
根據作戰對象的不同,還可以分為郡兵和邊軍。這隻是一種私底下默認的分類,比如今天某個校尉根據調令需要去邊關換防,那他所帶領的士兵就從郡兵變為邊軍,在夥食方麵會提升到邊軍標準。
再就是休沐和退役製度,普通士兵如果在本地郡縣駐守,每三個月有半個月的假期,邊軍一般一次換防是三年,其中有一次三個月的假期,一般隻有距離近的邊軍才休假回鄉,距離遠的光路程就要一個多月,這些人一般就在駐地周圍休假。
普通士兵,也就是屯長以下的士兵是20歲應招,服役到四十歲就可以退役,退役時由帝國皇帝內府發放一次性賞賜,換成糧食的話大約是一千斤小麥,自己使用的兵器可以帶回家。
接下來就是升遷,最基層的軍官屯長,需要識字,可以書寫讀懂軍令條文。
都尉的要求跟屯長差不多,但是到了軍侯這一層,就需要通過兵法的考核,是由元帥府統一考核,個人憑借勇武隻能升到都尉這一層,兵法考核不通過也升不了軍侯,但是可以用軍功換軍田。
最近幾十年,由於火器的發展,軍中增加了火器技術方麵的考核,可以作為不參加作戰的軍匠,一樣的享受正規軍官的待遇。”
“我知道的跟孟屯長的差不多,由於我的家鄉靠近大海,帝國在海軍上施行的是另外一套軍製,但是官兵的職務一樣。
海軍是以戰船作為一個作戰單位,基礎船長相當於屯長,他們的軍功考核都是根據整個戰船的表現為準,內部由船長和司馬決定,最小的戰船也有負責軍紀的軍司馬,這點跟陸上不一樣。”在孟丘生說完之後,尹季補充到。
“嗯不錯,有點大漢軍製的樣子,你呢邢山都頭?”白駒說道。
“俺那裏軍隊也是募兵來的,應募以後,家屬可以隨營,本人須黥麵涅臂為號,中途不得退役,實則終身為兵。兵員空缺則有時從子弟中補選。
分為禁軍,廂軍和駐軍,這三種是正規軍,在就是鄉兵,番兵這些都是勞役聚集訓練的民兵。
每遇凶年饑歲,就大量招募破產農民,又往往收編“盜賊”為兵,即所謂“除盜恤饑”。在兵源缺乏時,也捉民為兵。
所以,我們也被稱作賊配軍,哈哈……
軍械糧草不用我們操心,由朝廷的撥給,也能領到一份糧餉養活家小,餓不死也吃不飽。
戰時作戰,太平年月,我們也做些雜役。
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 衛、迎送等。
在我們那裏當兵不是好行當,一般人家,也不願意自家子弟從軍,講究東華門外唱名,才是好男兒。
我雖然是都頭,領著一百人,但也不是什麼正經官職。哈哈……
再往上就是營,設指揮使,副指揮使,轄五個都。
軍轄五個營,設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
廂轄十個軍,設廂都指揮使。
再往上就是三司衙門和樞密院統領全國兵馬。
哈哈……其他的俺老邢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