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前言(1 / 1)

竊以為,唐所以盛,蓋相較而言矣。

自漢末至魏晉、南北,又延至隋唐,政權顛沛,民眾流離,天無寧日。

又逢北族強盛,外境不寧,宮牆嫉鬥,內患不絕,至隋更是橫征暴斂,二世而亡。

高祖自晉陽起兵,一呼百應,天下初定,立唐代隋,集天下之大成也。

太宗勵精圖治,四海寧謐,始有貞觀、開元之盛。

夫彼時民之良善,一如既往。圖溫飽以終日,慕安居以樂業,頭有片瓦,甕有存粟,兒孫繞膝,死得善終,有天年之頤養,無刀兵之相加,便謂之曰盛。

然物極必反,盛極則衰,安史一亂,蒼生流離,盛唐之高光,江河之日下。

《唐亂》一書,述自太宗玄武之變,曆武氏篡唐、安安史亂,至唐末黃巢民變之羅列,一探盛唐興亂之究竟。

竊以為,玄武之變,亂在王綱朝堂,未在社稷黎民,世民又以霹靂手段,雷霆之速,絕兄弟之患,擔高祖之憂,雖被後世所詬病,卻利在當代,安在民生。

若無此變,以建成為君權天下,世民安在?貞觀何存?

太宗崩臨,繼於高宗,高宗悅武氏之美,收於感業,複還宮闈。

然武皇女中豪傑,豈是池中之物?

蕩平後宮,權掌朝野,臨朝稱製,李代桃僵。

竊以為,武氏之亂,亂在宗室,起於感業,權於兩朝,終竊唐以代周,開天下之先河。

然祖宗禮製,豈容牝雞司晨?一時反聲四起,罵聲蜚然。

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賓王一書,鋒指武氏,曰《檄武曌文》。

李武兩族,兵戈相見,李唐宗室,風中之燭矣,又有酷吏為患,寵奴為倀。

然終能還政李唐,撥亂反正,一代女皇,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述。

武周還唐,天下即平,隆基乘貞觀之餘威,啟開元之盛世,唐之盛,如日中天,四海來賀。

然胡羌之亂,猶未平複,駐府兵於邊陲,授極權於官長,終成藩鎮之禍。

適有胡兒,名曰祿山,巧言令色,心深似海,拜君為父,拜後為母,明慕佳名,暗藏禍心。

隆基沉於美色,縱於外戚,朝綱不振,皇威不存,終被胡兒所亂,棄宮離京,一亂八載,自此盛唐不複。

竊以為,安史之亂,源在藩鎮之製,禍在黎民之軀,天下蒼生,苦不堪言,唐之威儀,一掃而空。

隆基極寵貴妃,肆意妄為,終成此禍。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白樂天一篇巨作,道盡悲歡離合,曰《長恨歌》。

貴妃玉環隻落得,朝在華清宮池浴芙蓉,暮歸馬嵬坡下泥土中,一代佳人,香消玉殞。

自此之後,盛唐之天下,盡顯頹勢,皇權不安,百姓不寧,君不似君,臣不似臣,又數曆外戚之亂、內宦之災,到了唐末,仙芝為亂,黃巢兵起,這亂,便亂在民心了。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大唐,要謝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