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深切的認為,自己應該活的很愜意,很有麵子,在內府裏自己就該是老大。

可偏偏不是。老太太不斷打壓她,而每次在大事上的抉擇上,盛紘也毫無例外的站在嫡母一邊,致使管家大全落在大孫媳婦手中,王氏被架空,成了門麵菩薩。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導致王氏越來越窩火,加上康姨媽的攛掇,她就越想越氣。

這裏,部分讀者忘記了一個事實。王氏從來沒想過要老太太死,她沒這個膽子和智慧,隻是想讓老太太病一場,自己可以收回大權,並且得回尊嚴。

對於腦筋清楚的人,例如我們聰明的讀者們來說,當然不會這麼輕易就聽信旁人的話,總會多考慮考慮,多想想利弊;可王氏是個糊塗人,準確來說,她是個容易激動憤怒的人,所以才會在林姨娘柔弱的眼淚攻勢之下,全麵輸掉老公的心。

現實中這種糊塗人難道沒有嗎?某關的親戚裏就有這樣的人,一上火就什麼都忘了,什麼難聽的話都說的出來,什麼傻事都會去做。

所以,當康姨媽巧言令色的一通攛掇侯,更年期的王氏就發昏了,在她看來,不就是下把巴豆那樣的事麼?何況她並不認為會被發覺(每個犯事者都是這麼想的)。

而康姨媽是居心叵測,打著‘哪怕事q&iag揭露,自己也能推脫的一gān二淨,讓王氏去頂罪’的主意。

至於盛紘,他也並非罔顧嫡母的xing命,母子感q&iag嘛,還是有那麼點的,隻是他更熱衷於自己的仕途和聲望。按他的意思,先把事q&iag按住,然後關起門來解決。當然,就像王氏所想的,看在王家和兒女的份上,盛紘又能把妻子罰得多重?

更別說康姨媽了,王家拒不jiāo人的話,盛紘又不敢聲張,估計連手都夠不著。

總結,盛紘也不是不想處罰王氏,而是他的處罰方式和處罰力度,顯然無法使明蘭滿意,並且她也一開始就想到了,所以才會提前布置一番,著意把事態擴大,要討個公道。

這裏補充一句。

我再次說一遍,古代不是法治社會,請大家不要把古代的法製想的太美好。

就算老婆毒死了老媽,做兒子兼老公的事後不報,通常算一個‘不查’,嚴重點算‘包庇’,再嚴重點算‘不忠不孝’,隻要他沒參與下毒,殺頭是不會的,抄家也是不會的,但可能會革職或革功名,狠一點吃些官司。

至於明蘭私設公堂——連這個q&iag節也非議的讀者呀,我真是無話可說了。

有木有看過《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是著名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那會兒都已經是民國了,請問那個紅杏出牆的三姨太是怎麼死的?她是良妾好不好,又沒賣身契,那家人憑什麼殺死她。

從古代起,宗族勢力就是一個十分qi&aag大的力量,有些閉塞或偏遠些的地區,宗族祠堂直接可以審判部分罪責,例如忤逆,通jian等。浸豬籠,私刑等,基本上官府在某些程度上是默認這種q&iag況的存在的。

古代講究的是q&iag理法,三合一;法是排在最後的。並非說法是最不重要的,而是說,法這條路,是古代人解決問題的最後選擇。古代人認為,可以的話,盡量別上公堂;尤其是家事,一旦上公堂,那就是醜聞。

當然,明蘭私設公堂依然是不合法的,她何嚐不知道,可是隻能這麼選擇。她需要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抓住主動權,才能對抗康家,王家,還有扭扭捏捏的盛紘老爹。

明蘭知道這是錯的,但錯又怎麼樣,隻要能替老太太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