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不好,遇上不好的爹娘,還會想著把女兒亂配了以獲得利益(倒黴的晴雯)。

……

總而言之,佃農的生活並不愉快,曾有一個曆史學家說過,幾千年的農民起義為的就是一塊地!

古代農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自己的土地,越多越好(人人都這樣想,怎麼可能不土地兼並呢)。

好了,田莊的事講到這裏,下麵我把本文設定的銅錢購買q&iag況列一下。

一兩金子 = 十兩銀子

一兩銀子 = 一千文銅錢(一貫,一吊)

一串錢 = 十文錢

一石大米 = 十鬥大米

一鬥 = 一斛

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一石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

根據推算,古代一石大米約有59200克,即59.2公斤。

如果這樣大家不甚清楚,我說個簡單的。

劉姥姥說大觀園一頓螃蟹宴是她家一年的吃用。

一頓螃蟹宴二十兩銀子,劉姥姥家算是村裏的中等人家,還有自己的田地,那麼貧農更少些,佃農更更少些。

明蘭賞賜的銅錢,約莫估算起來,差不多是某佃農家一半或三分之一年收入。

不要和我說,那些錢買不了多少大米。

乃以為古代農民天天都能吃大米,各個都能吃白麵?!別做夢了!

那是過年吃的,平日都是粗糧摻進去的,遇上年成不好的貧苦人家,挖野菜刨樹皮那是常事!

古代的農民是很苦的,隻有短暫的太平盛世才能過上好日子,朝代末期呀,兵荒馬亂呀,最倒黴的就是小農民!

(這裏說句題外話,我查資料時,看明朝的話本《三言二怕》,對比清朝老百姓的生活,我很想說,好像明朝老百姓過的更舒坦些呀。算了,還是去查資料吧。)

第138回 古岩莊風雲

前日因是夜裏到的,不曾看清,可這日一早一眾莊頭來給屏風後的明蘭請安時,明蘭立刻覺出不對了。總管事吳光一個舉動一個顏色,後頭眾管事齊刷刷的下跪磕頭唱喏,向明蘭問好;安靜時,周圍無一人cha嘴,回明蘭話時也大多有條有理。

這種q&iag況隻有兩種解釋,要麼好像以前姚依依單位迎接領導蒞臨或衛生大檢查一樣,古岩莊眾人事先排練過,要麼嘛……

甚至適才她提出要丈量田土,吳光也神色自若的應聲,還備了相應的魚鱗冊和莊戶名冊,下頭一眾莊頭立刻張羅著幫忙。

明蘭垂下眼瞼。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她在黑山莊那樣宣日朗朗的動作,隨便一個小廝或佃農都可能說出去;同樣的招數不能用老,黑山莊可以叫她打個措不及防,但古岩莊就不成了。再說了,她原本也沒想防著。

和黑山莊不同,古岩莊是多年前就被抄的罪臣家產,沒產為皇莊業已十來年了,這塊產業為禦派的管莊太監掌理,皇字當頭,莊裏不論出了什麼事,也少有人過問。

明蘭倒想看看,這古岩莊的水有多深,這太平景象能被粉飾的多好。崔家兄弟照老樣子下去丈量土地,公孫猛受命去遍訪佃農,明蘭則拖著大管事吳光說話。

“……原來吳管事是管莊司吳公公的族親,真是失敬失敬。”明蘭微笑和煦如風。

“小的豈敢,不過是九拐十八彎的親戚,沾著個名頭好混口飯吃。”吳光恭敬的躬身回道,“皇上賞了這莊子後,原本公公叫小的司裏當差,可小的在這莊子前後這許多年頭了,裏外也有了q&iag分,便想著若夫人和都督瞧得上小的,小的願留下效勞。”